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尘沙迷目

尘沙迷目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尘埃入目,见该条。

猜你喜欢

  • 散滞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防风、荆芥、黄连各四分,羌活、独活、当归身、生地黄、苍术、连翘、槟榔、玄参、牛蒡子、忍冬藤、升麻、防己各五分,木瓜六分,木香三分,乌药、牛膝各七分,茯苓、白蒺藜各八分

  • 孟春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少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正月之时,故名之曰孟春痹也。”详足少阳经筋病条。

  • 内治

    指服药以治体内发生的多种病证。《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

  • 新感

    温病学上与伏气相对而言的病证。指感受病邪后,很快发病者。若内有伏邪,由新感触动而发病,称为新感引动伏邪。新感温病,随感随发,初起有恶风寒表证;伏气初起即有内热证候。

  • 耳脓

    病名。《医贯》卷五:“耳脓即停耳。”系指耳内流脓。详聤耳条。

  • 土生万物

    五行学说中脾胃属土,故借自然界万物滋生于大地的现象,比喻脾胃为营养生化之源的生理特点。胃主受纳和消化食物,脾主吸收和输布营养精微,为各脏腑器官组织的生长和机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 太医局丞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 天行赤眼

    病名。又名天行赤热症、天行暴赤、朱炎猛旭,俗称红眼病。《银海精微》:“天行赤眼者,谓天地流行毒气,能传染于人,一人害眼,传于一家。”系风热毒邪,时行疠气所致。本病暴发眼睑及白睛红赤浮肿,痛痒交作,怕热

  • 晶珠本草

    藏药学著作。又译《无垢晶串》。藏音《吉美协称》。清代藏族帝玛尔·丹增彭措著。作者生卒年代待考。全书于1835年完成初稿,1840年正式出版。分上、下两部,前者以偈颂体写成,后者以叙述文体写成。载药22

  • 产后咽喉作蝉声

    病证名。产后危证之一。出孟葑《仁寿镜》。因产后败血冲遏于心,入于肺,气与血并,喉声如蝉鸣。治宜乳香一钱,煎汤入陈酒三分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