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伤科补要》卷二:“凡人手指有三骱。”即指关节。
病证名。出《儒门事亲》。指小儿三、五岁或至十余岁,突然发生惊怖,目瞪喘急,涎如拽锯,不省人事,抽搐如潮发作。其症轻则为惊吊;重则为痫病。似即原发性癫痫。
出《素问·玉机真脏论》。泛指全身长大的骨骼,如股骨、肱骨、髋骨等。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石门,见该条。②出《针灸甲乙经》。即会阳,见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梁代医家。著有《脉经》6卷,已佚。
指六腑所属阳经的井、荥、俞、原、经、合等六个特定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即珍珠丸第一方,见珍珠丸条。
日本·丹波元简及其子元胤、元坚所辑注的中国医药学著作,共12种,附小阪氏著作1种,计为13种。1884年杨守敬氏购得原板辑印,内容包括《素问识》、《难经疏证》、《伤寒论辑义》、《伤寒论述义》、《伤寒论
同大趾。《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足大趾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