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经
即《针灸甲乙经》。详该条。
即《针灸甲乙经》。详该条。
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又名大偻、背偻、俗称“驼背”。指曲背俯身,部分脊椎突出,按之高耸之症。多属督脉病变。《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背伛偻,年老伛偻者甚多,皆督脉虚而精髓不充之故,此当用
【介绍】:见阮炳条。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为紫贝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见林珮琴条。
见《医学入门》。怀孕一月,胎元初成,形如露珠,故名。
【介绍】:见曹炳章条。
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疠风。详该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十一号屯象方。三棱、莪术、莱菔子、白芥子、延胡索各一钱,枳壳、青皮、乌药各八分,红花七分,香附四分。水煎,稍冷服。治痧气内攻,心腹切痛,胀闷非常。
病名。指初生儿有肉无皮的一种病症。见《外科启玄》卷八。又名溻皮疮。由孕母过食五辛炙煿等物,或父母患梅毒传染胎儿所致。症见患儿表皮呈片状脱落,肉色红润,如汤烫状,逐渐扩大,向四周迅速蔓延,甚则大部分皮脱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