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亦称经前口疳。指每值临经或经行时口舌糜烂,每月如期反复发作。多由心胃之火上炎所致。若平素思虑过度,耗及心阴,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经期经血下注、心阴益虚、心火亢盛,上炎口舌,或肾精不足,虚火上炎
见《四川中药志》。为芦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翁仲仁条。
舌根黄苔、中心红,尖色白,舌短缩不能伸出口外。此为风痰夹宿食所致,多兼见谵语、狂妄等症(见《伤寒舌鉴》)。治宜涤痰导滞,兼除风邪。
《卫生宝鉴》卷九方。胡麻半升,天麻二两,乳香七钱半。为末,每服五钱匕,茶水调下,日三次。治疠风。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苍耳子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轮应禅师《女科秘旨》。多因产后失血,多汗耗伤津液或阴虚火旺,火燥液涸所致。症见咽干口渴。治宜生津止渴。方用生脉散加花粉,石斛,知母。若因火燥液涸,消渴饮水不止,治宜滋阴降火,生津止渴,
见疮疡经验全书条。
即经来如铜绿水。详该条。
书名。8卷。清·戴葆元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据《本草纲目》、《本草备要》二书内容予以增删而成。共载药1208种。编例仿《本草纲目》之十六部,各药以大字述其性味功治,小字列举附方,可谓《本草纲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