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瘟痧

瘟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瘟痧》:“寒气郁伏于肌肤血肉之间,至春而发,变为瘟症,是名瘟痧;又暑热伤感凝滞于肌肤血肉之中,至秋而发,亦名瘟痧。但春瘟痧毒受病者少,不相传染,时或有之;秋瘟痧毒受病者多,老幼相传,甚至一家数人犯痧,或一方数人犯痧。其发也必恶寒发热,或腹痛,或不腹痛,似疟非疟,或气急发喘,头面肿胀,胸腹饱闷,或变下痢脓血,轻者常连岁月,重者危急一时。治宜放痧消食积为主。俟痧毒已泄,然后和解清理,除其寒热健脾养血,补其中虚。”参见条。

猜你喜欢

  • 天行

    出《外台秘要·伤寒门》。指由天地间的疫毒戾气流行传播而引起的传染性流行病,如天行温疫、大头天行之类,所以天行是疫病的别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疫论》:“疫病者,……一方之内,长幼患状,率皆相类者,谓

  • 日晚发搐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日晚潮热引起抽搐,由肺热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申、酉、戌时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体似热,睡露睛,手足冷,大便为淡黄色水液。治宜补脾、治心、治肝。补脾,用益黄散;治肝,用

  • 少府

    经穴名。代号HT8。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荥(火)穴。位于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间,平劳宫穴。布有来自尺神经的第四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静脉。主治胸痛,心悸,小指拘挛,掌中热,皮肤瘙痒,小便

  • 医话丛存

    医话著作。丁福保编,刊于1910年。本书汇辑作者历年所集之医话、医学史料。包括外国传教士在华行医事迹、近代早期医学考试、近代第一位西医黄宽事迹、北里柴三郎信函等,均为研究近代医史之珍贵资料。

  • 现代名中医类案选

    医案著作。余瀛鳌、高益民编。此书重点选辑我国现代135位著名医家的临证验案四百三十六例,分为伤寒温病、内科杂病、妇产科病、儿科病、外科皮肤科病、五官口腔科病诸门类。选案力求证因精审,辨证允恰,理法方药

  • 医经允中

    综合性医书。24卷。清·李熙和撰于1693年。本书纂辑《内经》、《脉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内容,分医理、脉理、诊治、药物等专题分别予以阐述。“医经允中”寓有对经典医学著作公允、持平论述

  • 手厥阴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据《甲乙》、《太素》、《圣济》应为“贲”)。”经筋从手中

  • 扁鹊八十一难经

    见八十一难经图解条。

  • 穿鱼柳

    见《草药手册》。为水团花之别名,详该条。

  • 肩三针

    为分布在肩关节周围的肩髃、肩前、肩后三个穴位的合称。肩髃:见该条。肩前:在腋前皱襞头上1寸。肩后:在腋后皱臂头上1.5寸。主治肩痛不举,上肢瘫痪或麻痹等。各刺1~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