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尾
见《安徽中草药》。为白薇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白薇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爵床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湿盛伤脾的泄泻。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濡泻,湿泻、洞泄、脾虚泄。《卫生宝鉴·泄痢门》:“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夫脾为五脏之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
出《经验广集》。为荔枝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喉科心法》:“其人平日常有齿痛舌痛,牙缝出血,咽干喉燥,耳鸣,盗汗,梦遗,夜热夜咳之症。偶然受热,或食热物,或犯房欲,即咽喉痛,红肿,或红甚而不肿,夜甚于昼。脉洪数,或细数,由肾中真阴亏损故
即发泡。详该条。
是粘的异体字,参见粘汗条。
见《本草纲目》。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指鼻塞流清涕。详鼽条。
病名。即经行口糜。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