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实热证

肝实热证

证名。指肝经邪热炽盛的病症。《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三:“夫肝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致心下坚满,两胁痛引小腹,忿忿如怒。气逆目眩,为血有余,即目痛,眼眥赤,生瘜肉,阳毒所致,悒悒先寒而后热,颈直背强,筋急不得屈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肝胆经虚实热证治》:“肝实热,阳气伏邪胁痛,忿忿悲怒,发热喘逆,满闷,目痛,视物不明,狂悸,非意而言,乍宽乍急,所作反常。”《杂病源流犀烛·目病源流》:“肝脏积热,先患赤肿,疼痛,怕日羞明,泪溢难开,忽生翳膜,初患一目,渐及两眼。”治宜泻肝清热为主。选用竹沥泄热汤泻肝汤泻青丸等方。

猜你喜欢

  • 三黄泻心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大黄、黄连各二钱,黄芩一钱。为粗末,以麻沸汤浸良久,去渣,分二次服。治狐惑,舌白齿晦,面目乍白、乍赤、乍黑,变异无常,四肢沉重,默默多眠,喉蚀声哑,上唇生疮。本方组成与

  • 三焦郁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三焦郁,口干不食,栀子仁姜汁浸,炒黑研细,以人参、麦冬、乌梅煎汤服。”参见郁证条。

  • 擎珠疽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 粟疡

    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

  • 鬼窟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劳宫穴。参鬼路条。

  • 养子十法

    护养小儿的十种方法。《古今医统》载: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六者精神未全,勿见非常之物。七者,不温脾胃,致成吐泻慢惊。八者,儿哭未定,勿使饮乳,致儿吐奶粪青。九者,勿得轻服

  • 碧蝉花

    见《本草纲目》。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 米浆水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浆水,详该条。

  • 风喘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喘》。指感受风邪,肺气胀逆所致的气喘。治宜祛风宣肺为主,如金沸草散、麻黄杏仁饮等方。参见风寒喘、风寒喘逆等条。

  • 胎衣不下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胞衣不下。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