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风痰喘

肺风痰喘

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指小儿感冒风寒,入于肺经,以致痰气阻塞于肺而致喘疾。”身热在表为肺风气促不息为痰喘”。临床表现为喉间,咳嗽不得舒畅,喘急不止,面青潮热,啼哭惊乱。可见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肺炎。一般治以清宣肺热,平喘化痰法,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重证容易出现正不胜邪,阳气衰竭的证候,宜中西医配合施治。阳气衰竭者,宜回阳固脱,用参附汤四逆汤加人参,煎水急服或鼻饲。

猜你喜欢

  • 楸白皮

    出《备急干金要方》。为楸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 荜拨

    出《新修本草》。即荜拨,详该条。

  • 青木香汤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青木香、枳壳(麸炒)各半两,甘草二钱半。每服二钱,水煎,不拘时服。治小儿阴茎无故而肿或痛缩;并治咳嗽痰喘。

  • 落苏

    出《食疗本草》。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 疳胀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见丁奚条。

  • 昆仑黄

    出《本草经集注》。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 目风赤

    证名。系指因风所致流泪及眼睑红赤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风热在内乘肝,其气外冲于目,故见风泪出,目睑皆赤。”

  • 疔疮走黄

    病证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又名癀走。指疔毒迅速走散入于血分,全身出现高热神昏等症者。多因患疔毒时,正气内虚,或因热毒炽盛,失于调治,使疔毒散入血分,内攻脏腑所致。证见疮顶黑陷,无脓,肿势散漫,

  • 野辣椒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龙葵之别名,详该条。

  • 经来黑色

    病证名。指月经来时,色如黑灰或如黑豆汁样。《竹林寺女科秘方》:“此属虚弱血衰之症。如见面色青,嗜睡,或卧不安,五心烦热,口舌干,头目眩晕,小腹作痛者,宜服调经丸。若沉黑色败,由于虚寒者,宜补中益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