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初虞世条。
出《本草图经》。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太阳腑证之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类方》:“小便不利而欲饮,此蓄水也,利水则愈。”其主要证候有小便不利,少腹满微热,消渴,或水入则
见《中药志》。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902~1981【介绍】:字蔚春。江苏吴江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并曾受丁甘仁指教,后回故里震泽镇悬壶。1931年任上海中医学校校教务长。1955年后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教授
见《江西草药》。为腐婢之别名,详该条。
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生卒】:五世纪末【介绍】:南北朝时期齐梁间外科医家。所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一书,系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外科学专著。对于痈疽的诊断、治疗,都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对其后的外科学发展有一定影响。
与囟、通。《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反上行,头项颤顶脑户中痛。”详囟条。
即乳滞、食积的治疗方法。见《幼科类萃》。详调小儿脾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