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北宋医家。字子允。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年少好医,从名医庞安时学习,精晓医术,治病有良效。
见《南方草木状》。为荷苞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花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KI7。出《灵枢·本输》。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经(金)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2寸,当跟腱前缘处。《医学入门》等定本穴于交信之后,《针灸聚英》等定本穴于交信之前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籍贯不详。精通针法,善用补泻法治病。
出《针灸集成》。即疝气穴。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
出《千金要方》卷四。指月经,详该条。
病名。指齿牙蛀蚀,间或食物残渣嵌于龋孔而致疼痛。《沈氏尊生书》卷二十三:“虫蚀痛,由饮食余滓积齿缝间,腐臭之气淹渍,致齿龈有孔,虫生其间,蚀一齿尽,又蚀一齿。”宜以五倍子、胡椒研末为丸,塞蛀孔中。保持
筋骨结合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