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少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六月之时,故名之曰季夏痹也。”详手少阳经筋病候条。
胃的阳气,与胃阴相对而言。胃阴与胃阳互相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功能。胃阳虚则寒,降纳失职,可见饮食不化,胃脘胀痛,呕吐清涎等症。《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胃阳受伤,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忧闷伤肝,致帝丁两旁凸起紫筋数条,束紧咽喉,似物撑塞,吐不出,咽不下,名为上格……内投平肝散。”参关格条。
舌尖红而起紫色芒刺。为里热重证恶候,急宜清热攻下(见《伤寒舌鉴》)。
解剖部位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眼弦。详该条。
书名。3卷。彭光卿辑。初刊于1941年。本书按雷丰《时病论》原意,分述时病的病证、治疗诸法及成方。编述以表格为主,治疗诸法用歌括加按语的形式予以阐析,条理比较清楚。1955年上海中医书局重印出版。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经水或多或少。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克用。柯城(今河南黄县附近)人。生平事迹未详,著有《注解药赋》等书。
【介绍】:见邹铉条。
病名。见《卫生易简方》。即狂犬啮人。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