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半身不遂之证,在左侧者称左瘫,发于右侧肢体者称右痪。属于中风的范围。《素问·大奇论》论偏枯,有发于左者,有发于右者,亦即左瘫右痪。后世有以左瘫属血虚而中,治以四物汤
【介绍】:明医家。字逸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以善医知名。少时尝献书于邢经略,邢奇之,置为裨将,令其督兵海上,以功升游洋将军。后以父、祖相继殁,母孀弟幼,遂退而发箧读禁方,尽得要秘。数年后名大起,治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牛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肘后备急方》。可因肺虚邪气壅塞所致。如肺虚而阴冷之邪上攻于肺者。《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肺主于气,若肺虚,则风寒入于经络,而成咳嗽也。此皆由脏腑不调,阴阳否塞,阳气外虚,阴气内积,邪冷之
丛书名。又名《陈修园医书十六种》,或名《公余十六种》。清·陈念祖撰。刊于1865年。包括《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薯莨之别名,详该条。
即湿热下注。见该条。
【介绍】:见刘奎条。
书名。1卷。清·潘蔚撰。刊于1877年。分调经、安胎、临产及产后四节。论述简要,内容比较切于实用。本书收入《园医学六种》中。
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分皮腠、肌腠、粗理、细理、小理、膲理等。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