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外邪不从表解而化热入里的病变过程。外感六淫之证,传里的症状为恶风寒症消失,但发热更甚,目赤、胸中烦闷、口渴引饮、烦躁,甚则谵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
病名。出明·张洁《仁术便览》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介绍】:见陈会条。
病名。指疟发于足厥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治宜先用三黄石膏汤以祛暑邪,次用鳖甲牛膝汤等方。参见三阴经
治疗气滞血瘀证候的治法。临床常用于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月经不调、跌扑劳损、冠心病心绞痛、产后恶露不行等一切属于气血涩滞之证。常用药如香附子、金铃子、郁金、当归、丹参、赤芍、延胡、桃仁、红花等。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大青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凉至宝散,见该条。
出《颅囟经》。即历瘠疳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