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感受外邪所致的鼻衄。《症因脉治》:“外感衄血之症,恶寒身热,头疼身痛,鼻孔出血。”多因外感风热,或内有积热,外冒风寒,或太阳失表,热郁于经,阳明失下,热郁于里,或温病误用辛温,扰动经血所致。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朱砂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髋关节后脱位。详胯骨出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足上曰附,其外侧近踝者曰附属。《灵枢·骨度》:“膝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家。字希邕。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精习经方,治病时擅长针药并用。撰有《药录》2卷,已佚。
【介绍】:清代医家。字心斋。新安人。摘录杨璇、陈良佐的《伤寒条辨》一书,编成《伤寒条辨摘要》。
见《生草药手册》。为乌桕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齿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