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内经》十二脉之一。浮疾脉象。《诊家正眼》:“曰躁者,且浮且疾也。”②手足躁动或躁狂的症状。③证名。指身体躁动、躁急,或手足扰动不宁。有阳躁、阴躁之分。阳躁因火热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
书名。①宋·陈自明撰。3卷。刊于1263年。本书主要以李迅、伍起予及曾孚先等人的外科学著作为基础,进一步整理编成。全书共60篇,重点叙述痈疽发背的诊断、鉴别及灸法、用药等,内容简要。作者认为外科用药,
《医方经验汇编》方。牛蒡子、玄参、人中黄、杭菊花、桔梗各9克,紫背浮萍12克,连翘、薄荷、僵蚕各6克,黄连1.8克,升麻2.4克,鲜荷叶1小张。水煎服。治重证大头瘟,憎寒发热,头面焮肿,破流秽水,状如
书名。7卷。清·魏祖清辑。撰年不详。书中收录民间简便验方,分为外感、内伤、杂症、妇人、小儿、外症和五绝7类。现有《三三医书》本。
出《本草拾遗》。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程式条。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多由表虚,火邪内郁,外受风邪,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遍身发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日久耗伤血液,皮肤粗糙,厚如蛇皮。治宜疏风清热。内服防风通圣散;痒甚者服消风散;
见《贵州草药》。又名夜关门。为豆科植物马鞍叶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Oliv.的根。分布陕西、湖北、广西及西南地区。苦、涩,平。止泻,安神,止痛,散结。①治腹泻,心悸失眠,筋骨疼痛。内服
书名。2卷。清·傅山撰。原系抄本,至1827年始有刊本。本书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分伤寒、火症、郁结等23门,每门分列病证,先论后方,末附杂方、小儿科及女科等,其中女科内容,多系《傅青主女科》所未载者。
医经著作。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系全国中医院校第二版《内经》统编教材。其总论分导论、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六篇。详阐《内经》理论体系及全书要旨。其原文部分则是选取重要而又有代表意义的《素问》《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