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出《玄女经》。亦名臭鼠。即阴蒂。
【介绍】:见陈邦贤条。
【介绍】:唐代养生医家。撰有《养生纂录》1卷,已佚。
病证名。因阴虚阳气上逆所致。《证治汇补·胸膈门》:“诸阳气浮,无所依从,呕咳上气,此阴虚成呕。”治宜滋阴降气。可用六味地黄汤加石斛、沉香等。大便不通者,宜兼通秘结。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劳宫穴。参鬼路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大腹皮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惺庵条。
【生卒】:十五世纪初【介绍】:明代民间著名医生。大河(今江苏淮安)人。精于外科,子孙共六代都是外科医生,当时称为“大河外科”。并有《大河外科》一书传世。
病名。亦称疟后黄。指患疟疾所致的发黄。即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贫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疟黄者,面色萎黄,憎寒壮热,头痛不止,口干多渴,四肢羸瘦,不能饮食,或好或恶,进退不定。”治宜截疟为先,如恒山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鲜黄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