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罗知悌条。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猪黄口嚼沫从口角出,九日可治,十日疾势已过,宜急灸两牙关二十七壮,次灸承浆二七壮。”参见黄疸有关条。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铁棒锤之别名,详该条。
煎药法之一。矿物类、介壳类药物,如石膏、代赭石、牡蛎、鳖甲等,因质重难以煎出药味,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分钟,再下其他药。此外,麻黄亦须先煎两三沸,掠去水上浮沫,然后下其他药合煎,可避免服后心烦。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孕后血聚养胎,阴血不足,或因气怒痰阻气血,而致手足不举,体用不遂的病症。《叶氏女科证治》:“妊娠手足不能举动,乃痰闭气血也,宜乌药顺气汤(乌药、僵蚕、川芎、白芷、陈皮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脑疽之易破者。见脑疽条。
【介绍】:见余梦塘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手心毒见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