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斗岩
【介绍】:
见陈景魁条。
【介绍】:
见陈景魁条。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砧,故名。
见《世医得效方》。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家。好仙释,后学医,医术高明。撰有《议论备豫方》一书。已佚。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即小儿出生后百日内出现的瘙疹。详瘙疹条。②见清·谈金章《诚书痘疹》。即痘疮。详痘疮条。
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腋疬。见该条。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附子、肉桂、人参、鹿茸、麝香、洋金花、田七等。浓缩丸,每丸60毫克,每次一至二丸,一日二至八次,温开水送下。功能温阳,益气,活血。治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窦房结功能低下引起的
疮疡诊法之一。指辨别患疮疡时出现的各种脉象。疡科较早重视脉诊者为宋·陈自明。在《外科精要·痈疽叙论》中载有“……脉浮滑数为阳,沉缓迟涩为阴。”但论述得详细者应推元·齐德之《外科精义》及明·王肯堂《疡医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缓疽。见该条。
见片玉痘疹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丝瓜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