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证治准绳·幼科》集四方。升麻、葛根、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紫草(或红花)、甘草。为粗末,每服三至五钱,加生姜,水煎服。治小儿痘疮已出不均,或吐泻热渴。②《张氏医通》卷十五方。人参芦、白术芦、茯苓
证名。亦称筋瘛。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搏于筋,则为筋挛。”多因感受外邪,或血少津亏,筋脉失于荣养所致。《张氏医通·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介绍】:唐代口齿科医家。撰有《口齿论》1卷、《排玉集》2卷等口齿科专著,是我国较早的口齿专书,均佚。
针身细长,针尖微钝,形如牛麓的针具。《灵枢·九针论》:“员利针,取法于氂针。”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即熨目。见该条。
见《要药分剂》。即巴旦杏仁,详该条。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介绍】:见江涵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