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经集注》。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肠中有气转动,时时放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潮热……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伤寒论集注》卷五:“按矢气二字
见《陕西中药志》。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即手阳明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齿脉:起于次指与大指上,出臂上廉,入肘中,乘臑,〔穿〕颊,入齿中,夹(挟)鼻。是〔动〕则病:齿痛,朏()种(肿)。是齿脉主治其所产病:齿痛,朏()肿,目黄,口干
即涕。详该条。
出《摘元方》。即麻秸,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承泣。见该条。
即温针灸,见该条。
详外痛内快条。
见《云南中医验方》。为青羊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