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乳发之南方俗称。见该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杜仲藤之别名,详杜仲藤条。
即鹤龄丹,见该条。
病证名。多因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涉水感寒,寒湿之邪与血搏结,冲任胞脉阻闭所致。症见经闭不行,小腹冷痛,形寒肢冷,白带量多。偏寒者,多见带下清稀如水,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经,方用温经汤;偏湿者,多兼腹胀
出《本草纲目》。即交肠,见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衡疽①。见该条。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瘭疽。见该条。
切脉指法。诊脉时指力不轻不重,左右推寻脉象。《诊家枢要》:“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见《福建中草药》。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古今医鉴》。痘疮初出见点,色淡红,疏稀不匀,此属毒伏于里。气弱不能全部托出,故欲出而不畅透。治宜补气托毒。用十宣散(《证治准绳》:黄芪、人参、当归、厚朴、桔梗、川芎、防风、甘草、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