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正骨紫金丹,见该条。
五代时官名。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
见《岭南草药志》。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
出《儒门事亲》。即疳眼。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凤仙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五变》。漉,如水滤过之意。漉汗,指汗出淋漓的症状。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有虚实之分。虚证亦称面目虚浮。多因脾、肺、肝、肾脏气虚衰所致。实证多由湿热壅盛、风火水气、阳明实热所致。《景岳全书·面病》:“面肿有虚实,肿者为实,浮者
病名。系指由劳伤、肾虚所致之耳聋。《诸病源候论》卷三:“肾候于耳,劳伤则肾气虚,风邪入于肾经,则令人耳聋而鸣。”治宜补益肾气。方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参见耳聋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浮,浮肿或虚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邪盛阳气虚,则水湿运行不畅,故出现胀满浮肿。如脾阳虚的腹胀便溏,脾肾阳虚的水肿等,均属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