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指小儿因脾经有风而致多涎的症状。由于风邪上逆,导致脾胃气机不和,以致涎液上壅,乳汁不下,甚则昏昏多睡。治宜调和脾胃,疏风豁痰。用防风散(防风、羚羊角、人参、枳壳、甘草
病症名。即因外来暴力致使筋错离原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即发泡。详该条。
出《黄帝内经太素》。即合谷刺,见该条。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参见胞衣不下条。
出《名医别录》。为人中白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由子宫平滑肌、结缔组织、腺体组成的实质性良性肿瘤。可发生在子宫肌间、粘膜下或浆膜下,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不同,临床常伴有月经过多,痛经,带下,腹部肿块,不孕,贫血等症状
指脐中。《灵枢·四时气》:“徒,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黄帝内经太素·杂刺》杨上善注:“环谷当是脐中也。”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出《摘元方》。为瓦松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