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健忘

健忘

证名。见《济生方》卷四。亦称善忘喜忘多忘。指记忆力减退,遇事易忘。多因心、肾、脑髓不足所致。《医林改错·脑髓说》:“所以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金正希曰:“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类证治裁》卷四:“健忘者,陡然忘之,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凡人外有所见,必留其影于脑。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切庵云:观此则知人每记忆,必闭目上瞬而追索之,亦凝神于脑之义。故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惟因病善忘者,或精血亏损,务培肝肾,六味丸远志五味;或萦思过度,耑养心脾,归脾汤;或精神短乏,兼补气血,人参养营汤远志丸;或上盛下虚养心汤;或上虚下盛,龙眼汤;或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神明不定,朱雀丸;或素有痰饮茯苓汤;或痰迷心窍导痰汤寿星丸;或劳心诵读,精神恍惚安神定志丸;或心气不足怔忡健忘,辰砂妙香散;或禀赋不足,神志虚扰,定志丸孔圣枕中丹;或年高神衰,加减固本丸;若血瘀于内,而喜忘如狂,代抵当丸。”参见善忘、多忘条。

猜你喜欢

  • 胆虚气怯

    即胆气不足。详该条。

  • 幼科释谜

    书名。6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4年。前4卷论儿科诊法,并将主要病证(无痘科)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综括。韵语之后,复采前人学术经验,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后2卷为诸病应

  • 忧伤

    指忧愁过度所致的疾患。《医醇賸义·忧伤》:“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萱草忘忧汤主之。”参见忧郁条。

  • 喉丹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喉丹之因于风热者。详风热喉丹条。

  • 常数

    指在一般情况下经脉气血之多少。《素问·血气形志篇》:“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

  • 病穿板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

  • 李世勣

    【生卒】:583~669【介绍】:唐代医家。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曹县)人。以医名,本姓徐,因避讳改名李勣。唐太宗、高宗时身居要职。657年曾与许孝宗、孔志约等参与并领导《新修本草》的编写和颁行工作

  • ①解剖名词。《素问:气府论》:“面鼽骨空各一。”即面颊、颧骨处。②病证名,《素问·金匮真言》:“故春善病鼽衄。”《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解释谓:“鼽者,鼻出清涕也。”③又鼻塞为鼽(《释名·释疾病》)。鼽

  • 肿病十证

    指小儿肿病十种证候。《幼科类萃·水肿门》谓水肿古有十种论证:以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紧痛,为肝水;大便鸭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干,为胆水;下虚下实,为大肠水;腹急肢瘦,为

  • 湿伤脾阳

    证候名。多因寒湿停滞,致脾阳受损。症见痞满、腹痛、洞泄、四肢不温,舌淡苔灰白而滑,脉缓滑。《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之入中焦……有伤脾阳,有伤脾阴,……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治宜温中健脾,辅以燥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