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初生不啼

初生不啼

病证名。出《全幼心鉴》。又名寤生梦生闷脐生草迷婴儿哭迟。均属新生儿窒息。多由难产,或寒气内迫,导致小儿气闭,不能啼哭,甚至气绝而闷死。其症轻者,唇口青紫,呼吸微弱;重者,颜面苍白,手足发冷,呼吸极微。治法:气闭不通者,尽快清除口鼻内的羊水,再将儿倒置,用手轻轻拍打儿背,便可回苏而发出啼声。如因寒闭不啼,可用棉絮包裹,暂不断脐,以艾条纸捻蘸油点火,在脐带上往来熏之,待暖气入腹,寒气一散,自能啼哭,然后再断脐。若因气绝而不能啼者,为其重症。除用上法外,还需配合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猜你喜欢

  • 头冷

    证名。指头部感觉寒冷,或伴痛的病症。多因阴阳气血不足或风气偏胜所致。《罗氏会约医镜》卷六:“头上冷而畏风,或痛或不痛,属后天气血之不足也。经曰:‘头上诸病,求之于真阴、真阳而不得者,其病在脾、肺、肝三

  • 尿白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小便初下色黄赤,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幼幼集成》)。多因乳食伤脾,脾不散精,湿热内蕴,清浊相干,下注膀胱所致;亦有因肺脾气虚而产生的。脾伤湿蕴者,治宜健脾分利,用胃苓丸;

  • 水吐丝

    见《江苏药材志》。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 ①尺脉的简称。详寸关尺条。②尺肤的简称。《素问·平人气象论》:“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详尺肤条。

  • 辛頞

    病名。《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指鼻之頞部内有辛酸感。本证常见于鼻渊。参见鼻酸条。

  • 五音

    出《灵枢·邪客》。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 唐威源

    【介绍】:清代医家。字维德。山东益都人。精于儿科,撰《痘科温故集》一书(1752年刊行)。

  • 攀睛

    病名。见《原机启微》。即胬肉攀睛。详该条。

  • 太医院通事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 湿热病篇

    参见湿热条辨、温热经纬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