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小儿乳食失宜,积滞不化,迁延失治,蕴积成热,或大病之后,余毒未清,消耗阴液,阴液耗伤,虚火亢盛,骨受其灼,则为骨蒸。症见身体消瘦,潮热遇晚而发,盗汗心烦,或腹内有癖块,有
秋令收敛之气。《素问·气交变大论》:“收气不行,长气独明。”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见《外治寿世方》卷四。即蛇身。详该条。②怪胎之一。
见《本草纲目》。为伏龙肝之别名,详该条。
即珍珠丸第一方,见珍珠丸条。
见《饮片新参》。为砂仁壳之简称。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七卷。梁·陶弘景约撰于五世纪末。本书是《神农本草经》较早注本的一种。书中补充了原书“序例”部分,并创用了“诸病通用药”的体例,便于药物检索。在药物方面辑录了原书及《名医别录》(为《本经》以
即饮片。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张景岳注:“阅,外候也。使,所使也。五脏藏于中,五官见于外,内外相应,故为五藏之阅。”本篇主要论述五脏与五官、五色内外相应的关系。外察五官五色,可以测知内在脏腑的病变;而内在脏腑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