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出《洞玄子》。指阴道。
古病名。亦称脾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脾发生的证候。《太平圣惠方·治脾脏中风诸方》:“夫脾气虚弱,肌肉不实,则腠理开疏,风邪乘虚入于足太阴之经,则令身体怠惰,多汗恶风,舌本强直,言语謇涩,口面僻,肌肤不仁
【介绍】:见刘邦永条。
指色泽浮薄明亮。《灵枢·五色》:“薄泽为风。”张景岳注:“风病在阳,皮毛受之,故色薄而泽。”
解剖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泛指今之脉络膜、视网膜。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珠儿参,详该条。
五脏虚损之一。又称损心。《难经·十四难》:“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藏六府也。”又:“损其心者,调其荣卫。”虞庶注:“心主血,血为忧愁思虑伤于心,因兹致损。”《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
推拿穴位名。即天河。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胡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详手足小指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