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脉络之横斜者。《素问·刺疟篇》:“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或用甘草煎水,浸韭子汁,涂儿唇上。
即培补脾土。用补益脾气的药物,以增强或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参见健脾条。
证名。指痧胀刮、放后余毒未尽,留于气分、血分聚结成块作痛。《痧胀玉衡·痧块》:“痧毒留于气分,成气痞痛,留于血分成血块痛,壅于食积阻滞,成食积块痛。盖因刮痧、放痧稍愈,痧毒未尽,不用药以消之之故。施治
病证名。见《医说》卷三。即腲腿风。详该条。
【介绍】:见雷伯宗条。
见《傅青主女科》。即经来断续。详该条。
【介绍】:见张汝珍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篇》。即肩髃。见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属八瘕之一。多因暑月行经时,劳役恚怒所致。症如半杯下覆,游移腹中不定,痛连两胁,上下引心而烦,不得太息,两足痠软枯瘦,久立则痛,遗尿失精,便难盗汗,妨碍饮食,时欲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