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痎疟论疏

痎疟论疏

  • 痎疟论疏

    痎疟论疏

  • 痎疟论疏

    书名。1卷。明·卢之颐撰。撰年不详。卢氏以《内经》理论为主,结合后世论疟及个人体验详述痎疟因证,分析诸疟常症和变症的症治。此书后附《痎疟疏方》1卷,共选方38首,叙述方药的炮制颇详。现有《医林指月》本

猜你喜欢

  • 不护场

    出《疡医准绳》卷二。见护场条。

  • 骈胁

    胁部肌肉丰满、外观不见肋骨条痕。《史记·商君列传》:“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一说骈胁指肋骨连合为一。

  • 夏痿

    症名。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又名疰夏,一作注夏。《证治准绳·杂病》:“痿发于夏,俗名注夏。”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阴气不足,感受暑令湿热之气所致。症见倦怠、四肢不举、赢瘦、不能食等。治当清暑益气

  • 阳陇

    陇,盛也,亦作高而隆起。《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谓中午是阳气最隆盛的时间。

  • 脏毒下血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卷四。又称脏毒便血。《证治要诀·肠风脏毒》:“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浊而暗者为脏毒。……脏毒者,蕴积毒气,久而始见。”多由肠胃湿热郁滞久则化毒损伤血络引起,主要症状为下血污浊色暗,

  • 七十二日

    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分属于五脏,每一脏在某一季中主时的日数为七十二日。如脾旺于四季,主每季最后之十八天,共七十二天。《素问·刺要论》:“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 郑既均

    【介绍】:见郑承洛条。

  • 补脾摄血

    同补气摄血。是治疗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候的方法。如月经先期,血量较多,色淡质稀,脉虚弱无力;下血紫暗,或先便后血、脘腹隐痛、面色白,脉细弱;反复皮下出血,神疲乏力,头眩心悸,脉虚细弱;溃疡病

  • 烂喉癣

    病名。系指喉癣之因于棉花疮毒未尽,结于咽喉而致咽喉腐烂者。《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棉花疮毒未尽,而结于咽喉,其状周围紫晕,渐至腐烂,烂上则鼻平陷,烂下则饮食难进……当以清热凉血,补脾为主。”参见杨梅

  • 会阴

    ①人体部位名。亦称篡、下极、屏翳。指外生殖器后方与肛门前方的部位。《医宗金鉴》:“篡者,横骨之下,两股之前,相合共结之凹也。前、后两阴之间名下极穴,又名屏翳穴、会阴穴,即男女阴气之所也”。②经穴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