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太阴痉、少阴痉、厥阴痉。《张氏医通·诸风门》:“足三阴痉,俱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脉沉。”治法用附子散,多汗去川芎、独活加黄芪、当归。详太阴痉、少阴痉、厥阴痉条。
病证名。指因感受风寒而致的胁肋疼痛。见《东医宝鉴》卷三。《类证治裁·胁痛》:“风寒者,外感之邪,留著胁下,小柴胡汤加桔梗、枳壳。”参见外感胁痛、感冒胁痛条。
①指呼吸时急促,气逆不平。与喘急为同义语。《景岳全书·杂证谟》列有喘促门,概括虚喘与实喘等多种喘证。②指呼吸时短气不足以息,动则气促的病症。多由肺气耗伤,肾不纳气等所致。《赤水玄珠·喘门》:“喘促,脉
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高良姜之简称,详该条。
养生类著作。6卷。明·周臣编。内容为育婴、饮食、起居、御情、处已、睦亲、治家、养老、法语,大多摘自《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三元延寿》等书。因去其繁琐,摘取简易,便于诵读,故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饮
病名。《张氏医通》卷八:“肿于喉两傍者,为双鹅。”即双乳鹅。详该条。
指脾脏伤损的疾患。《脉经》卷六:“凡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阳不从阴。”《诸病源候论·虚劳候》:“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慎斋遗书·虚损》:“若房劳辛
①类中风之一。又名寒中。《证治要诀·诸中门》:“中寒之证,人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抖,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为寒毒所中。”详见寒中①。②指寒邪直中三阴。《症因脉治》卷一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上发背。见该条。
怀孕期中,有些药物可能引起流产或损害母子,一般不得使用或慎用,称妊娠药忌。大致有以下几类:1)植物药类:①毒草类:乌头、附子、天雄、侧子、野葛、羊踯躅、南星、半夏、大戟、芫花、常山。②破血药类: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