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箕门

箕门

①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为足太阴动脉,即下部人,以候脾胃之气。②经穴名。代号SP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8寸,缝匠肌之内侧;或于血海穴直上6寸处取穴。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并有大隐静脉通过;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主治小便不利遗溺,鼠蹊肿痛,阴囊湿痒等。直刺0.5~0.8寸,避开动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素问·刺禁论》:“刺阴股大脉,血出不止死。”

猜你喜欢

  • 梭罗草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石上柏之别名,详该条。

  • 津气

    ①即津。详该条。②津,津液;气,阳气。如热伤津气,即津液与阳气两伤。

  • 草杨梅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 两睑粘睛

    病名。《秘传眼科龙木论》:“此眼初患之时,或痒或痛,年多风赤,睑中有疮。因热在肺膈,脾胃风壅,致令两睑相粘。即宜钩割熨烙,服排风散。”

  • 全虫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全蝎,详该条。

  • 瘴毒

    详瘴条。

  • 白厚滑苔

    舌中根部白厚滑苔,舌质边尖淡红,为有寒湿表现,表里证均可见。若伤寒邪在太阳,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口不干、舌不燥、胸闷等症,见此苔者,为风寒夹湿表证,治宜解表化湿。若杂病里证见此苔者,为中焦脾

  • 泡竹叶

    见《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

  • 清金

    清法之一。又称清金降火。治疗肺热而肺气上逆的一种方法。症见咳嗽气逆、咯黄痰、口渴,舌质红苔黄,身热,脉浮数等。用泻白散或银花、桑皮、鱼腥草、前胡、枇杷叶等药。

  • 严伯玉

    【介绍】:见严子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