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罂粟

罂粟

《中药大辞典》:罂粟

药材名称罂粟

拼音Yīnɡ Sù

别名罂子粟(《本草拾遗》),御米、象谷、米囊、囊子(《开宝本草》),莺粟(《滇南本草》)。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种子

原形态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茎直立,高60~150厘米。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叶片长卵形成狭长椭圆形,长6~30厘米,宽3.5~2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而抱茎,边缘具不规则粗齿,或为羽状浅裂,两面均被***成灰绿色。花顶生,具长梗,花茎长12~14厘米;萼片2,长椭圆形,早落;花瓣4,有时为重瓣,圆形或广卵形,长与宽均为5~7厘米,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黄色;雌蕊1,子房长方卵圆形,无花柱,柱头7~15枚,放射状排列。蒴果卵状球形或椭圆形,熟时黄褐色,孔裂。种子多数,略呈肾形,表面网纹明显,棕褐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本植物的嫩苗(罂粟嫩苗)、果实的乳汁(***)、果壳(罂果壳)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原产欧洲南部及亚洲。

化学成分种子含少量***、***及痕迹那可汀,发芽种子含相当多的那可汀;据另一报道还含有***,可待因及蒂巴因。种子尚含11-氧卅酸。

性味①《开宝本草》:"甘,平,无毒。"

②《本草图经》:"性寒。"

功能主治治反胃,腹痛,泻痢,脱肛。

①《本草图经》:"主行风气,驱逐邪热,治反胃胸中痰滞。"

②《纲目》:"治泻痢,润燥。"

③《医林纂要》:"除胃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剂。

注意得配本草》:"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

复方①治反胃不下饮食:白罂粟米二合,人参末三大钱,生山芋五寸长(细切,研)。三物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入生姜汁及盐花少许,搅匀,分二服,不计早晚食之,亦不妨别服汤丸。(《南唐食医方》罂粟粥法)

②治赤白痢:***(去穰、蒂令净,炙黄),罂粟子(炒令微黑)。上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鸡头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泻,米饮下。小儿,丸如粟米大,量大小加减服之。(《百一选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罂粟

药材名称罂粟

拼音Yīnɡ Sù

英文名Poppy seed

别名罂子粟、罂粟米、象谷囊、卸米、囊子、卸米子、粟米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1.《本草图经》:罂子粟,旧不着所出州土。花有红白二种;微腥气,其实作瓶子,中有米,极细。侯其瓶焦黄则采之。

2.《纲目》:罂粟,其壳入药甚多,而《本草》不载,乃知古人不用之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aver somniferum L.

采收和储藏:6-8月果实焦黄时,采摘果实,部取种子,晒干。

原形态罂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cm,栽培者可达1.5m。无毛,或在植物体下部与总花梗上具极少的刚毛,有乳状液计。根通常单生,垂直。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具***。叶互生,无托叶;茎下部的叶有短柄,上部的叶无柄,抱于茎上;叶片长5-30cm,宽3-20cm,朱端渐尖或钝,基部心形,叶脉明显,略突起,边缘为不整齐的波状锯齿,两面无毛,被***成灰绿色。花单一,顶生,常下垂,具长柄,花梗长可达25cm,无毛或稀具极流的刚毛;萼片2,长椭圆形或阔印形,绿色,边缘膜质,早落;花瓣4,有时为重瓣,近圆形或近扇形,长4-7cm,宽3-7cm,边缘浅波状或各种分裂,白色、粉红色、红色至紫色;雄蕊多数,生于子房的周围,花丝纤细,白色,花药黄色,2室纵裂;雌蕊1,于房长方卵圆形,无毛,l室,胚珠多数,着生于倒膜胎座上,无花柱,柱头5-18枚,辐射状排列,成扁盘状。蒴果球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7cm,直径4-5cm,无毛,成熟时外皮黄褐色或淡褐色,孔裂。种子多数,细小,肾形,直径0.5-1cm,表面粗蜂窝状,灰褐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细小,略呈肾形,直径0.5-1mm。表面蓝黑色或灰褐色,有网状隆起的纹理及黄色种脐。剥去种皮有白色内胚乳及弯曲的胚,油性。味甘。

化学成分含有少量***(papaverine),***(morphine)和痕迹量的那可汀(narcotine)。

性味甘;平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清热利水。主泄泻;痢疾;反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注意得配本草》: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

复方①治反胃不下饮食:白罂粟米二合,人参末三大钱,生山芋五寸长(细切,研)。三物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入生姜汁及盐花少许,搅匀,分二服,不计早晚食之,亦不妨别服汤丸。(《南唐食医方》罂粟粥法)②治赤白痢:***(去穰、蒂令净,炙黄),罂粟子(炒令微黑)。上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鸡头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泻,米饮下。小儿,丸如粟米大,量大小加减服之。(《百一选方》)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主行风气,驱逐邪热,治反胃胸中痰滞。

2.《纲目》:治泻痢,润燥。

3.《医林纂要》:除胃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毛红花

    药材名称大毛红花拼音Dà Máo Hónɡ Huā别名大巴巴叶、大红毛叶、大钩藤叶(《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梧桐科植物大翅子树的树皮。全年可采。切

  • 蛇婆

    《中药大辞典》:蛇婆药材名称蛇婆拼音Shé Pó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蛇科动物半环扁尾蛇的全体。原形态半环扁尾蛇,又名:海蛇。全长63~150厘米。头部短,尾侧扁,躯干略呈圆筒形

  • 刺槐花

    《中药大辞典》:刺槐花药材名称刺槐花拼音Cì Huái Huā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6~7月采。原形态刺槐,又名:洋槐、胡藤。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

  • 九头妖

    药材名称九头妖拼音Jiǔ Tóu Yāo别名黄冠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黄樱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anthopappus subacaulis C. Wink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

  • 珍珠伞

    《中药大辞典》:珍珠伞药材名称珍珠伞拼音Zhēn Zhū Sǎn别名紫绿果根、小罗伞、天青地红。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多斑紫金牛的全株。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达

  • 滑石粉

    药材名称滑石粉英文名PULVIS TALCI别名画石粉来源本品系滑石经精选净化、粉碎、干燥制成。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滑腻感。无臭,无味。本品在水、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 藤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三七药材名称藤三七拼音Ténɡ Sān Qī别名藤子三七来源落葵科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Miers. var. baselloides

  • 桑椹

    《中国药典》:桑椹药材名称桑椹拼音Sānɡ Shēn英文名FRUCTUS MORI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果穗。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性状本品为聚花

  • 白颖苔草

    药材名称白颖苔草拼音Bái Yǐnɡ Tái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白颖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rigescens(Franch.)V.Krecz.[C.stenophy

  • 凤眼兰

    药材名称凤眼兰拼音Fènɡ Yǎn Lán别名水葫芦、水浮莲来源雨久花科凤眼兰属植物凤眼兰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Solms-Laub.,以全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