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病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寒伏肺家,不肿不红,又无烂点,惟觉干痛,但食米粥,不能吃饭。”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
即活络丹制成片剂,治症同。见活络丹条。
出《南方草木状》。为苏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材品种论述》。为白附子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要药分剂》。即巴旦杏仁,详该条。
病证名。指寒邪直中太阴或邪传太阴寒证。亦称太阴脏证。《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邪传太阴脏证,口淡胃钝,呕吐清水,大腹痞满,满而时痛,自利不渴,渴不喜饮,小便短少色白。……此太阳寒邪,直入足太阴脏证也
病名。多由痘疮邪热上炎致痘疮生于舌上,饮食难咽。宜以人中白、硼砂、儿茶共为细末掺之;或先以盐水洗净舌头,再以黄柏、黄连、苦参、元参共为细末,密调涂之。或内服清瘟败毒饮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