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牙痛。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厚朴、苍术、羌活、防风、陈皮、枳实、香附、牛蒡子各一钱,槟榔、白芷各八分,藿香、川芎各五分,细辛四分,甘草三分。加葱白,水煎服。治感受时行不正之气,瘟疫痧瘴。若
病证名。又名孟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
【介绍】:明代医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曾任太医院院判。与杨文翰共同编纂《奇效良方》一书(此书原为董宿汇集而未及完成的方书)。
《妇科玉尺》卷一方。龟板(醋炙)、黄芩、白芍药、椿根白皮各一两,黄柏(蜜炙)三钱。为末,炼蜜为丸,淡醋汤送下。治素日瘦弱,阴虚火旺发热,月经过多不止者。
①早晚。②通潮汐。《素问·五脏生成》:“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
①眼球。《济生方》:“睛之色赤者病在心。”②视觉功能。《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素问》篇名。通评虚实,高士宗注:“犹言统论虚实也。”本篇以论述虚实为中心,列举了五脏的虚实,四时的虚实,血气的虚实,重实、重虚,经虚络满,经满络虚,脉症虚实等,从而归纳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
出《药性论》。为砂仁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精气内虚,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素问·宣明五气篇》:“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