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诊余集

诊余集

医案著作。清·余听鸿撰。刊于1918年。作者擅治内外科疾病,本书所载医案以内科为主,多为治愈之大症及疑难杂症,兼及平日搜集之师友间治案。辨证论治细致灵活,切于病情。对于某些病证如痿症、黄疸等,阐析其治疗规律,便于读者掌握要领。余氏提倡对病者负责,治病要死中求生,反对开平淡处方,敷衍塞责的医疗态度。解放后有排印本,并改名为《余听鸿医案》。

猜你喜欢

  • 通火汤

    《辨证录》卷四方。白芍药、玄参、麦门冬各一两,生地黄五钱,甘草、荆芥各一钱,白芥子二钱,茯苓三钱,半夏八分,陈皮五分。水煎服。治火郁少气,胁、腹、胸、背、面目、四肢填塞愤懑,时而呕逆,咽喉肿痛,口干舌

  • 三焦病

    六腑病候之一。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诸病源候论·三焦病候》:“三焦气盛为有余,则胀气满

  • 八脉交会穴

    经穴分类名。见《针经指南》。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等。是四肢上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即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

  • 合剂

    中药合剂为中药复方的水煎浓缩液,或中药提取物以水为溶媒配制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是在汤剂基础上发展和改进的,并保持了汤剂用药特点,服用量较汤剂小,可以成批生产,省去临时配方和煎煮的麻烦。

  • 鬾病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

  • 粟疮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多由表虚,火邪内郁,外受风邪,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遍身发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日久耗伤血液,皮肤粗糙,厚如蛇皮。治宜疏风清热。内服防风通圣散;痒甚者服消风散;

  • 拧痧

    推拿手法名。即提痧。见该条。

  • 劳复

    病名。指伤寒、温热病瘥后,余邪未清,过度劳累而病复发者。《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复证治》:“伤寒新差后,不能将摄,因忧愁思虑

  • 冷罨(yǎn 掩)

    罨法之一。用凉水或冰块作局部掩覆的方法。有降温、止血的作用。例如以湿冷毛巾罨额上、耳背,止鼻出血;冰块罨腋下额上,帮助降温。

  • 胎前气急不得卧

    病证名。《女科秘要》卷二:“此乃过食生冷,兼有风寒中胃肺经,因而生痰气急。”宜紫苏安胎散(紫苏、枳实、桔梗、大腹皮、贝母、知母、当归、五味子、甘草、石膏、桑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