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呕吐苦水。《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详呕苦条。
病名。见《喉科种福》卷四。系指因嗜酒积热所致之咽喉痛;或由阴虚于下,火炎于上,或与肠胃湿热熏蒸所致者。症见咽喉干燥不适,灼热而不欲饮,或口烧不渴,足心如烙,久则咽烂。治法:初宜清热除湿。可选用陈皮、瓜
病证名。①指胸腹部痞满、按之不痛的疾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又:“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
【介绍】:明代医生。字仁甫。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认为十二之病,大半是火造成,著有《痰火颛门》一书。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恚气,则积聚在心下,不可饮食。”参见七气、九气条。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小儿疳眼。详该条。
【生卒】:925~996【介绍】:宋代官员。字明远。饶阳(今河北饶阳)人。五代时为汉秘书郎,集贤殿修撰,至周又为翰林学士。974年(宋开宝七年)与翰林学士卢多逊、王佑、蒙等刊定本草,编成《开宝重定本草
见《本经逢原》。为葎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腹胀属于腑气失调引起者。《症因脉治》卷三:“六腑腹胀之症,胸前胀满,妨于饮食,胃胀也。肠鸣而痛,濯濯有声,大肠胀也。小便时赤,小腹胀满,小肠胀也。气癃溺涩,少腹胀急,膀胱胀也,气满肤中,空空
【介绍】:见刘均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