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锥栗

锥栗

《全国中草药汇编》:锥栗

药材名称锥栗

拼音Zhuī Lì

别名栲栗、山椎、锥子树、勒翠、桂林栲、米锥栗

来源壳斗科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以壳斗、叶种子入药。

生境分部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区(云南除外)。

性味种子:甘,平。

壳斗及叶:苦、涩,平。

功能主治健胃补肾,除湿热。

种子:治肾虚,痿弱,消瘦。

壳斗及叶:治湿热,腹泻。

用法用量壳斗及叶每用干品0.5~1两,水煎服。

种子炒食或与猪瘦肉同煮吃。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锥栗

药材名称锥栗

拼音Zhuī Lì

别名栲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拷种子。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桂林栲,又名:山锥、锥子树、勒翠。

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暗灰色,老时不规则开裂;小枝有椭圆形成孔。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常圆形,稍斜,上半部边缘有疏而利的锯齿,侧脉约10对;叶柄长1~2厘米。花细小,单性,同株;雄花绿白色,排成直立、分枝的穗状花序簇生于小枝顶部;雌花每朵藏于一总苞内,排成一短的穗状花序;总苞径约2.5厘米,外面密生鹿角状锐刺,成熟时开裂,内有坚果一个。坚果近卵形,长约12毫米,黄褐色。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果壳(锥栗果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及山谷,常与他树混生。除云南及四川西部外,广布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甘,平。"

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滋补,健胃。"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健胃,补肾。治肾虚,痿弱,消瘦。"

用法用量内服:炒食;或与瘦猪肉同煮吃。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中南星

    药材名称中南星拼音Zhōnɡ Nán Xīnɡ别名土半夏来源天南星科中南星Arisaema intermedium Blume,以块根入药。生境分部西藏察隅、波密等地。性味辛,温。生者有毒。

  • 鸡嗉

    《中药大辞典》:鸡嗉药材名称鸡嗉拼音Jī Sù别名鸡喉咙(《卫生易简方》)。出处《纲目》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嗉囊。功能主治治噎膈不通,小便不禁,发背肿毒。《纲目》:"治小便不禁,及

  • 狭眼凤尾蕨

    药材名称狭眼凤尾蕨拼音Xiá Yǎn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Two-eared Brake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狭眼凤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

  • 榄仁树皮

    药材名称榄仁树皮拼音Lǎn Rén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榄仁树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alia catappa L.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大乔木

  • 白杨叶

    《中药大辞典》:白杨叶药材名称白杨叶拼音Bái Yánɡ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叶。功能主治《纲目》:"治龋齿,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发,骨从中

  • 山杨柳

    《中药大辞典》:山杨柳药材名称山杨柳拼音Shān Yánɡ Liǔ别名黑杨柳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柳的树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小乔木,高3米余。枝圆形,被有白色

  • 甜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甜茶藤药材名称甜茶藤别名田婆茶来源葡萄科甜茶藤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 et Arn.) Planch. var. grossedentata

  • 藤仲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仲药材名称藤仲拼音Ténɡ Zhònɡ别名毛叶藤仲、土杜仲、刹把龙喃、瓣裂鹿角藤来源夹竹桃科鹿角藤属植物毛叶藤仲Chonemorpha valvata Cha

  • 血竭

    《中国药典》:血竭药材名称血竭拼音Xuè Jié英文名SANGUIS DRAXONIS别名血竭花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ume.果实渗出的

  • 寻骨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寻骨风药材名称寻骨风拼音Xún Gǔ Fēnɡ来源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地上部份。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