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麻柳叶

麻柳叶

《中药大辞典》:麻柳叶

药材名称麻柳叶

拼音Má Liǔ Yè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

化学成分含水杨酸、内酯、酚性成分及大量抗坏血酸(1470毫克%)。

性味苦,温,有毒。

①《闽南民间草药》:"辛,热,有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疮疽疖肿,疥癣风痒,皮炎湿疹,汤火伤。

①《草木便方》:"涂烂疮、汤火伤。"

②《分类草药性》:"洗疥疮、癣疮。"

③《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涂汤火伤及久疮,止牙痛。"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酒精浸搽或捣敷。

复方①治皮肤癣:鲜麻柳叶二两。切碎,酒精一斤,将麻柳叶投入酒中浸一星期后取用。用时,取一些棉花蘸该酒擦患处,日擦一、二次。或取叶煎水洗。(《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痒疹:麻柳叶、毛秀才、千里光柳枝。煎水洗。(《四川中药志》)

③治牙痛:麻柳叶捣绒,塞患处或噙用。(《四川中药志》)

④治脚趾湿烂(香港脚):枫杨叶捣烂,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⑤治膝关节痛:枫杨叶,虎耳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鲜枫杨叶0.5斤,加水1斤,煮沸15分钟后弃渣,继续煎熬浓缩至200毫升,加糖适量调味。每日100毫升,分3~4次口服。亦可将鲜叶制成每毫升含生药1克的注射液应用。共治150例,其中用煎剂127例,近控14例,显效27例,好转60例,无效26例;针剂治疗23例,近控2例,显效3例,好转16例,无效2例。用药时间8~30天不等,平均14天。初步观察,在止咳、化痰、平喘、消炎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效果,但以化痰、止咳作用较明显。副作用:以腹泻为主,在继续服药4~5天后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此外,少数病例诉头昏、咽干、胃部嘈热,但均较轻微。针剂无胃肠道反应,但有2例1日用药量达6毫升时出现四肢酸软无力,停药后即消失。

②治疗蜂窝织炎、疖肿等

以鲜枫杨叶1斤,洗净,加水2斤煮沸,去渣,滤液浓缩成1斤至1斤2两。以消毒纱布浸透,外敷患处。治疗蜂窝织炎、疖肿及其他外科化脓性疾病300余例,均获效果。

③治疗稻田皮炎

枫杨鲜叶半斤,煎水熏洗患部,再用鲜薄荷叶适量捣烂外敷。治疗稻田皮炎皮肤发痒6例,1~2日即愈。

④治疗神经性皮炎

用新鲜枫杨树叶揉搓成团,待有汁挤出,即在病变部位揉擦5~10分钟,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5例,经2~3个疗程即愈。一般擦后立即止痒,且局部发红,数天后脱屑。

⑤治疗麻风溃疡

枫杨叶提取物制成软膏和油剂外用。治疗9例,均有效果。疗程短的5天,长的达5个月。对早期溃疡,在敷药48小时后即开始见效;对晚期溃疡,敷药6~10天后,红肿消退,分泌物减少,疮口边缘有新的肉芽生长。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麻柳叶

药材名称麻柳叶

拼音Má Liǔ Yè

别名枫杨叶、柳树叶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 C.[P.ste-roptera C.DC.var.sinensis Graebn]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18-30m。树皮黑灰色,深纵裂,幼树具长柔毛和皮孔,叶痕明显。冬芽细长有柄,裸露,被锈褐色毛。髓部薄片状。叶互生,多为偶数羽状复叶,少有奇数羽状复叶,长8-16cm,叶轴两侧有狭翅,小叶10-28枚,长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2cm,宽2-3cm,先端钝圆或短尖,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表面有细小的疣状突起,中脉和侧脉腋内有1簇极短的星状毛。葇荑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单生于去年生的枝腋内,长6-10cm ,下垂,雄花有1苞片和2小苞片,并有1-2枚发育的花被片,雄蕊6-18;雌花序单生新枝顶端,长10-20cm,花序轴密被星状毛和单毛,雌花单生苞腋内,左右各有1个小苞片,花被片4,贴生于子房,子房下位,2枚心皮组成,花柱短,柱头2裂,果序长20-45cm,小坚果长椭圆形,长6-7mm,常有纵脊,两侧有由小苞片发育增大的果翅,条形或阔条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平原溪涧河难滩、阴湿山地杂木林中,喜光,现已广泛栽培于庭园或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东北和华北仅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小叶多皱缩,展平后,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5-3.5cm,全体绿褐色,上面略粗糙,中脉、侧脉及下面有极稀疏毛。小叶柄极短或无。质脆。气微,味微,味淡。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例。栅栏组织细胞1-2列。主脉维管束2个,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中柱鞘纤维。主脉处上表下方有厚角组织。

粉末特征:暗绿色。①非腺毛为单细胞,长85-320μm,直径8-25μm,壁厚约4μm。有的基部弯曲,纹孔偶见。②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壁波状弯曲;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③草酸钙簇晶,直径16-92μm,棱角短钝。此外,有螺纹导管。

化学成分叶含维生素(vitamin)C,鞣质。

性味辛;苦;性温;有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杀虫止痒;解毒敛疮。主风湿痹痛;牙痛;膝关节痛;疥癣;湿疹;阴道滴虫;烫伤;创伤;溃疡不敛;血吸虫病;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外洗;乙醇浸搽;或捣敷。

复方1.治皮肤癣:鲜麻柳叶二两。切碎,酒精斤,将麻柳叶投入酒中浸一星期后取用。用时,取一些棉花、该酒擦患处,日擦一、二次。或取叶煎水洗。(《闽南民间草药》)2.治痒疹:麻柳叶、毛秀才、千里光柳枝。煎水洗。(《四川中药志》)1.治牙痛:麻柳叶捣绒,塞患处或噙用。(《四川中药志》)④治脚趾湿烂(香港脚):枫杨叶捣烂,搽患处。(《湖南药物志》)⑤治膝关节痛:枫杨叶、虎耳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涂烂疮、汤火伤。2.《分类草药性》:洗疥疮、癣疮。3.《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涂汤火伤及久疮,止牙痛。

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鲜枫杨叶0.5斤,加水1斤,煮沸15分钟后弃渣,继续煎熬浓缩至200ml,加糖适量调味。每日100ml,分3-4次口服。亦可将鲜叶制成每毫升含生药1g的注射液应用。共治150例,其中用煎剂127例,近控14例,显效27例,好转60例,无效26例;针剂治疗23例,近控之例,显效3例,好转16例,无效之例。用药时间8-30天不等,平均14天6初步观察,在止咳、化痰、平喘、消炎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效果,但以化痰、止咳作用较明显。副作用:以腹泻力主,在继续服药4-5天后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此外,少数病例诉头昏。咽干、胃部嘈热,但均较轻微。针剂无胃肠道反应,但有2例1日用药量达6ml时出现四肢酸软无力,停药后即消失。

2.治疗蜂窝织炎、疖肿等:以鲜枫杨叶1斤,洗净,加水2斤煮沸,去渣,滤液浓缩成1斤至1斤之两。以消毒纱布浸透,外敷患处。治疗蜂窝织炎、疖肿及其他外科化脓性疾病300余例,均获效果。

3.治疗稻田皮炎:用枫杨鲜叶半斤,煎水熏洗患部,再用鲜薄荷叶适量捣烂外敷。治疗稻田皮炎皮肤发痒6例,1-2日即愈。4.治疗神经性皮炎:用新鲜枫杨树叶揉搓成团,待有什挤出,即在病变部位揉擦5-10分钟,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5例,经2-3个疗程即愈。一般擦后立即十痒,且局部发红,数天后脱屑。

5.治疗麻风溃疡:用枫杨叶提取物制成软膏和仙剂外用。治疗9例,均有效果。疗程短的5天,长的达5个月。对早期溃疡,在敷药48小时后即开始见效;对晚期溃疡,敷药6-10天后,红肿消退,分泌物减少,疮口边缘有新的肉芽生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功劳叶

    药材名称功劳叶拼音Gōnɡ Láo Yè别名枸骨叶、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十大功劳叶、老虎刺、狗古艻、散血丹、八角刺、羊角刺、老鼠怕出处本品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原名"枸骨叶"。功劳叶为十

  • 鲈鲤

    药材名称鲈鲤拼音Lú Lǐ别名花鱼、青脖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鲈鲤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cocypris pingi pingi(Tchang)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

  • 凉伞盖珍珠

    药材名称凉伞盖珍珠拼音Liánɡ Sǎn Gài Zhēn Zhū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大罗伞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hanceana Me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

  • 莎木面

    药材名称莎木面拼音Shā Mù Miàn别名莎而(《海药本草》),沙孤米(《东西洋考》),西国米(《通雅》)。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西谷椰子的木髓部提出的淀粉。原形态西谷

  • 北沙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北沙参药材名称北沙参拼音Běi Shā Shēn英文名RADIX GLEHNIAE别名莱阳沙参、海沙参、辽沙参、条沙参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 甜根子草

    药材名称甜根子草拼音Tián Gēn Zi Cǎo英文名Rhizome of Wild Sweetcane别名割手密出处始载于《亚洲文会会刊》。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甜根子草的根茎及秆。拉丁植物动

  • 细齿叶柃

    药材名称细齿叶柃拼音Xì Chǐ Yè Lí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细齿叶柃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nitida Kor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细齿叶柃

  • 川乌头

    《中药大辞典》:川乌头药材名称川乌头拼音Chuān Wū Tóu别名川乌(《金匮要略》)出处侯宁极《药谱》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

  • 短柱梅花草

    药材名称短柱梅花草拼音Duǎn Zhù Méi Huā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hrotstyle Parnassia出处始载于《植物研究》。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短

  • 赤腹松鼠

    药材名称赤腹松鼠拼音Chì Fù Sōnɡ Shǔ英文名Sciurus;Squirrel别名红腹松鼠、松鼠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松鼠科动物赤腹松鼠去内脏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