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名。代号GB37。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腿痠痛,下肢痿痹,偏头痛,目痛,夜盲,近视,癫痫,
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整个怀孕时期。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脉疽。见该条。
【介绍】:宋代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有《本草要诀》1卷,已佚。
病证名。见《罗氏会约医镜》卷七:“声喑之症,虽兼五脏,而于心、肝、肾三经为重。又须知其虚实治之,乃为上工。”该书把声喑病因分为:感于风寒,火衰喉痛,喉虚火炎,喉毒溃烂,梅毒喉烂,肺经实火,肝逆,劳瘵,
洗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湔浣胃肠。”
病证名。系指舌长吐出口外而收缩无力。参见舌纵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飞机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杨梅疮。详该条。
清法之一。用于温热病邪入血分,迫血妄行,吐血,便血,或发斑疹等症,方如***地黄汤。叶桂《温热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