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冷蕨子草

冷蕨子草

药材名称冷蕨子草

拼音Lěnɡ Jué Zǐ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阔羽贯众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rtomium yamamotoi Tagawa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采挖后除去叶,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60-90cm。根茎短,直立或斜升,密被黑褐色、披针形有缘毛的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35cm,禾秆色,向上被稀疏鳞片;叶片厚纸质,长圆形,长40-65cm,宽20-25cm,沿叶轴被纤维状鳞片,一回羽状;羽片7-8对,互生或下位近对生,有短柄,下部的较大,长10-20cm,宽4-5cm,镰状阔披针形,中部以上各羽片短披针形,先端短尾尖,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基部圆楔形或为不对称楔形,上侧有耳状突起;叶脉网状。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上,散布于羽片背面;囊群盖棕色,边缘有圆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500m的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广西、四川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杀虫。主感冒;流脑;崩漏;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桐

    药材名称油桐拼音Yóu Tónɡ别名三年桐、罂子桐、虎子桐来源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 Shaw,以根、叶、花、果壳及种子油入药

  • 粃壳草

    药材名称粃壳草别名假稻、粃颖草来源禾本科粃壳草Leersia oryzoides (L.) Sw. var. japonica Hack,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四川、贵州和华东、华中等地区。性味涩

  • 鸭胆子

    药材名称鸭胆子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鸭胆子树的成熟种子。性味苦,寒。归经入大肠经。功能主治治痢,抗疟。用于久痢、休息痢、疟疾。用法用量去壳取仁(切勿将仁敲破,以胶囊或桂圆肉或馒头皮包果吞服。治痢,每次用

  • 白藤

    《中药大辞典》:白藤药材名称白藤拼音Bái Ténɡ别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叶。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 狐四足

    《中药大辞典》:狐四足药材名称狐四足拼音Hú Sì Zú出处《纲目》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足。功能主治《纲目》:"治痔漏下血。"复方治痔漏反花泻血者:狐四

  • 冻绿叶

    药材名称冻绿叶拼音Dònɡ Lǜ Yè别名黑午茶。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Rhamnus utilis Decne.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utilis Decne.[R.da

  • 蠵龟筒

    《中药大辞典》:蠵龟筒药材名称蠵龟筒拼音Xī Guī Tǒnɡ别名鼋皮(《日华子本草》),蟕蠵壳、蟕蠵甲(《本草图经》)。出处《纲目》来源为海龟科动物蠵龟的皮及鳞甲。原形态蠵龟(《纲目》),又名:灵龟

  • 虻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虻虫药材名称虻虫拼音Ménɡ Chónɡ别名牛虻、牛蚊子、牛蝇、牛苍蝇、瞎蒙来源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 或鹿虻T

  • 鲩鱼

    《中药大辞典》:鲩鱼药材名称鲩鱼拼音Huàn Yú别名鯶鱼(《尔雅》郭璞注),鰀鱼(《纲目》),混子(《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鲤科动物草鱼的

  • 等宽鳞毛蕨

    药材名称等宽鳞毛蕨拼音Děnɡ Kuān Lín Máo Jué别名喀西鳞毛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厚叶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lepidopoda Hay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