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天山花楸

天山花楸

《中药大辞典》:天山花楸

药材名称天山花楸

拼音Tiān Shān Huā Qiū

别名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

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天山花楸嫩枝、皮果实。夏、秋采收。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冬芽外生白色柔毛,幼枝无毛。单数羽状复叶,簇生于短枝端,小叶通常11~15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圆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仅基部全缘,上面亮暗绿色,下面绿色,无毛,叶轴有窄翅,无毛。复伞房花序生于短枝顶端,大形,多花,排列稀疏;花白色;萼片5,萼筒无毛,裂片内面有白色柔毛;花瓣5。梨果球形,红色,顶端常有残存花萼。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分布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性味《新疆中草药手册》:"果实:味甘苦,性平,无毒。嫩枝和皮:味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新疆中草药手册》:"清肺止咳,补脾生津。治肺结核,哮喘咳嗽,胃炎,胃痛,维生素甲、丙缺乏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果实1~2两;嫩枝、皮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天山花楸

药材名称天山花楸

拼音Tiān Shān Huā Qiū

英文名Fruit of Tianshan Mountain Mountainash

别名花楸

出处出自《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bus tianschanica Rupr.

采收和储藏:嫩枝,春、夏采收;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天山花楸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m。小枝圆柱形,褐色,有皮孔,嫩枝红褐色,微具短柔毛;冬芽大,长卵形,外被白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14-17cm;叶柄长1.5-3.3cm;小叶片(4-)6-7对,先端和基部的稍小,卵状披针形,长5-7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圆形,边缘大部分有锐锯齿,仅基部全缘,两面无毛;叶轴微具窄翅,上面有沟。复伞房花序大形,多花,排列疏松;花白色,直径15-20mm;萼筒钟状,无毛,萼片三角形,内面有白色柔毛;花瓣卵形,内面微具白色柔毛;雄蕊15-20,通常20;花柱3-5,通常5,基部密被白色绒毛。果实球形,直径10-12mm,鲜红色,先端具宿存闭合萼片。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200m的高山溪谷中或云杉林边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树枝含金丝桃甙(hyperin)。

性味甘苦;凉;无毒

归经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补脾生津。主肺痨,哮喘,咳嗽,胃痛,及维生素缺乏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果实30-60g;嫩枝9-15g。

各家论述《新疆中草药手册》:清肺止咳,补脾生津。治肺结核,哮喘咳嗽,胃炎,胃痛,维生素甲、丙缺乏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狼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狼毒药材名称狼毒拼音Lánɡ Dú别名红狼毒、绵大戟、一把香、山萝卜、红火柴头花、断肠草[河北围场]来源瑞香科狼毒属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

  • 杭州荠薴

    药材名称杭州荠薴拼音Hánɡ Zhōu Qí Nínɡ英文名Hangchow Mosl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杭州荠薴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la hangch

  • 芦笋

    《中药大辞典》:芦笋药材名称芦笋拼音Lú Sǔn别名芦尖(《要药分剂》)。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苗。春、夏挖取。性味①《本草图经》:"味小苦。"②《日用

  • 锦香草叶

    药材名称锦香草叶拼音Jǐn Xiānɡ Cǎo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锦香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caualeriei (Levl. Et Van.) Guil

  • 菠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菠菜药材名称菠菜拼音Bō Cài来源藜科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栽培。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滋阴平肝,止咳润肠。主治高血压

  • 小獐毛

    药材名称小獐毛拼音Xiǎo Zhānɡ Máo别名马胖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小獐毛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luropus pungens(M.Bieb.)C.Koch[Poa punge

  • 总状土木香

    药材名称总状土木香拼音Zǒnɡ Zhuànɡ Tǔ Mù Xiānɡ英文名Racemose triula Root别名臧木香、玛奴(藏语)。来源为菊科植物总状土木香Inula ra

  • 红扁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扁藤药材名称红扁藤别名背带藤来源葡萄科红扁藤Vitis chungii Met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江西、福建、广东。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治疮痈疖肿。用法用量3

  • 瓜蒌

    《中国药典》:瓜蒌药材名称瓜蒌拼音Guā Lóu英文名FRUCTUS TRICHOSANTHI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

  • 菊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菊芋药材名称菊芋别名洋姜来源菊科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以块根、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华东有栽培。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接骨。主治热病,肠热泻血,跌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