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地松

小地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地松

药材名称小地松

别名星苞火绒草、绵蒿、细火草、黄花粑粑叶、火草、羊头火草、绵羊头

来源菊科小地松Leontopodium wilsonii Beauvd.,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驱虫止泻。主治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症,小儿腹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还可治高血压,癫痫,风湿等症。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地松

药材名称小地松

拼音Xiǎo Dì Sōnɡ

别名绵蒿、细火草、黄花枇杷叶、火草、羊头火草、绵羊头、星苞火绒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川西火绒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wilsonii Beauv.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川西火绒草多年生草本,长害25cm或更长。根出条细长,坚硬,有分枝,有枯萎宿存的叶及顶生的莲座状叶丛,在叶丛上生长花茎。花茎细长,无分枝,被白色茸毛,下部渐脱毛,全部有密生的叶,叶狭披针形,长2-4cm,宽2-3.5mm,稀较大,先端有细长尖头,边缘平或稍反折,基部狭,无柄,上面有细伏毛,后近无毛,下面被白色薄层密茸毛。苞叶多数,与上部叶等长或较短,但较宽,上面被白色厚密的茸毛,下面稍灰绿色,被薄茸毛,较花序长2-3倍,密集,开燕尾服成径约6cm的苞叶群,或疏散而较宽大的复苞叶群。头状花序,径4-5mm,7-11个,疏散,花序梗长2-3mm,与苞叶基部合着;总苞长约4mm,被白色长柔毛;总苞片2-3层,无色或浅褐色,稍超出茸毛之上;小花雌雄异株;花冠长3mm;雄花花冠管状,上部漏斗状;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粗厚,下部有锯齿;雄花冠毛上部较粗,有齿;雌花冠毛上部近无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无毛。花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高山山谷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味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驱虫;止泻。主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症;小儿腥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淡竹根

    《中药大辞典》:淡竹根药材名称淡竹根拼音Dàn Zhú Gēn别名恒生骨(《石药尔雅》)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根茎。性味《日华子本草》:"味甘冷,无毒。&

  • 粪鬼伞

    药材名称粪鬼伞别名粪生鬼伞、堆肥鬼伞、鬼盖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粪鬼伞Coprinus sterquilin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末及夏、秋雨后,产生在粪堆上。分布于河北、山西

  • 鸡肚肠草

    《中药大辞典》:鸡肚肠草药材名称鸡肚肠草拼音Jī Dù Chánɡ Cǎo别名小鸡草、鱼肚肠草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春、秋采挖全草,鲜用或晒干。原形

  • 醉魂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魂藤药材名称醉魂藤拼音Zuì Hún Ténɡ别名野豇豆、老鸦花来源萝藦科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以根、全株入药。

  • 铁杆地柏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杆地柏枝药材名称铁杆地柏枝拼音Tiě Gǎn Dì Bǎi Zhī别名地柏枝[陕西]、一柱香来源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北京铁角蕨Asplenium pekinense

  • 沙前胡

    药材名称沙前胡拼音Shā Qián Hú别名刚前胡、牛叫磨(《内蒙古中草药》),赛防风、假防风、野茴香(《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额勒森-照日古达苏(蒙名)。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

  • 凤丫草

    药材名称凤丫草拼音Fènɡ Yā Cǎo别名大叶凤凰尾巴草、马肋巴、金鸡草、散血莲、活血莲、蛇眼草、眉风草来源蕨类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植物凤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 (Thu

  • 鹅脚木叶

    药材名称鹅脚木叶拼音é Jiǎo Mù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叶。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鱼木,又名:虎王、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鸡爪菜。落叶无

  • 辣薄荷

    药材名称辣薄荷拼音Là Bò He别名椒样薄荷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欧薄荷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tha piperita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芳香性草本。茎直立,

  • 铁篱巴果

    《中药大辞典》:铁篱巴果药材名称铁篱巴果拼音Tiě Lí Bā Guǒ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果实。秋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马甲子根"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