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小马齿苋

小马齿苋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马齿苋

药材名称小马齿苋

别名地锦

来源马齿苋科小马齿苋Portulaca quadrifida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微酸、微苦,平。

功能主治止痢杀菌。主治痢疾,肠炎,腹泻,湿热性黄疸,内痔出血,乳汁不足,小儿疳积,黄水疮,下肢慢性溃疡。

用法用量1~2两;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适量焙干研粉,菜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马齿苋

药材名称小马齿苋

拼音Xiǎo Mǎ Chǐ Xiàn

别名地锦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齿苋科植物四裂马齿苋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tulaca quadrifid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鲜用或略蒸或烫后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肉质草本。茎柔弱、匍匐,节上生根。叶对生,扁平,无柄或有短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8mm,宽2-5mm,顶端钝圆或急尖;托叶为疏长柔毛状。花小,为4片轮生的叶和白色长柔毛所围绕;萼片膜质,倒卵形,长2.5-3mm,有脉纹;花瓣4片,黄色,长约4mm,长圆形,基部合生;雄蕊8-10;子房卵圆形,有长柔毛,柱头3-4。蒴果黄色,膜质。种子小,黑色,表面有小瘤状体。花果期几为全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旷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的南部。

性味微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内痔出血;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桂皮紫萁

    药材名称桂皮紫萁拼音Guì Pí Zǐ Qí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别名牛毛广东、紫萁、贯众出处始载于《长白山植物药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茎。拉丁植物动

  • 粉菝葜

    药材名称粉菝葜拼音Fěn Bá Qiā别名铁菱角、饭巴坨、冷饭巴、金刚藤头来源百合科粉菝葜Smilax glauco-china Warb.,以根状茎、嫩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华东、华中、华

  • 变异鳞毛蕨

    药材名称变异鳞毛蕨拼音Biàn Yì Lín Máo Jué英文名Variant Wood Fern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小狗脊子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植物变异

  • 黄锁梅叶

    《中药大辞典》:黄锁梅叶药材名称黄锁梅叶拼音Huánɡ Suǒ Méi Yè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栽秧泡的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

  • 五味子

    《中国药典》:五味子药材名称五味子拼音Wǔ Wèi Zǐ英文名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 芭蕉油

    《中药大辞典》:芭蕉油药材名称芭蕉油拼音Bā Jiāo Yóu别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于

  • 土桂皮

    药材名称土桂皮拼音Tǔ Guì Pí别名土肉桂、假桂皮、小粘药、山肉桂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钝叶桂和大叶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innamomun bejolghota(Buch.Ham

  • 贴骨散

    药材名称贴骨散拼音Tiē Gǔ Sàn别名拦路虎、粘娘娘、猪尾巴、大琉璃草来源紫草科琉璃草属植物琉璃草Cynoglossum zeylanicum (Vahl)Thunb. ex Lehm.

  • 乌药花

    药材名称乌药花拼音Wū Yào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滇常山"条。功能主治治妇人红崩,水煎,点水酒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石南叶

    药材名称石南叶拼音Shí Nán Yè别名风药(《纲目》),石楠叶(《本草从新》),栾茶(《纲目抬遗》),红树叶、石岩树叶(《中药材手册》)。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