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挪挪果

挪挪果

药材名称挪挪果

拼音Nuó Nuó Guǒ

英文名Ramontchi

别名揉揉果、木关果、山李子棠梨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挪挪果的树皮和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courtia ramontchii L'Heri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成熟的种子和剥取树皮,晒干。

原形态挪挪果 灌木。着生花果的枝条通常无刺。叶形变化较大,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被针状椭圆形,先端钝圆至锐尖,叶缘钝锯齿或圆锯齿;网脉交结呈不规则的网眼状。雌花花柱6-8,近于分离。果球形,表面不具纵槽,直径2-3cm,花柱宿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700m的山坡、路旁、河岸及灌木丛中或以壳斗科为主的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健脾止泻。主风湿痹痛;消化不良;霍乱;腹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树皮和种子用于祛风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代代花枳壳

    药材名称代代花枳壳拼音Dài Dài Huā Zhǐ Ké英文名Bitter Orange Fruit别名代代、代代圆、苏枳壳。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代代花Citrus aur

  • 浮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尸草药材名称浮尸草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净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

  • 岩豆藤根

    药材名称岩豆藤根拼音Yán Dòu Ténɡ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贵州崖豆藤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贵州崖豆藤,又名:大血藤、血贯肠、老鸦藤、老菀豆藤、

  • 岩菖蒲

    《中药大辞典》:岩菖蒲药材名称岩菖蒲拼音Yán Chānɡ Pú别名岩七、兰花岩陀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的根茎。全年可采,除去叶鞘及须根,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鼋甲

    《中药大辞典》:鼋甲药材名称鼋甲拼音Yuán Jiǎ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甲壳。原形态鼋,又名:绿团鱼、癞头鼋。为鳖类中之大型者,体长一般为26~72厘米。吻端很短;背甲近圆形,

  • 梓叶

    《中药大辞典》:梓叶药材名称梓叶拼音Zǐ Yè出处《本经》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化学成分含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药理作用冷浸液、温浸

  • 大鳞毛蕨

    药材名称大鳞毛蕨拼音Dà Lín Má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广布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expensa(Presl)Fraser-Jenkins et

  • 一味药根

    《中药大辞典》:一味药根药材名称一味药根拼音Yí Wèi Yào Gēn出处《贵州良间方药集》来源为豆科植物马棘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一味药&quo

  • 红穿破石

    药材名称红穿破石拼音Hónɡ Chuān Pò Shí别名猛公刺。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南岭柞木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osma controversum Clo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

  • 豉汁

    药材名称豉汁拼音Chǐ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淡豆豉加入椒、姜、盐等的加工制成品。制法《纲目》:"用好豉三斗。清麻油熬令烟断,以一升拌豉,蒸过摊冷晒干,拌再蒸,凡二遍。以白盐一斗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