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楝叶

楝叶

药材名称楝叶

拼音Liàn Yè

出处《纲目》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苦楝。夏、秋采,晒干。

药理作用苦楝子叶的水提取液(2~5%)可防止蚱蜢蝗虫等对植物之侵害,而对人、畜无毒,其有效成分为类胡萝卜烃。

性味《广东中药》Ⅱ:"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止痛,杀虫。治疝气,蛔虫,跌打肿痛,疔疮,皮肤湿疹。

①《纲目》:"疝入囊痛,临发时煎酒饮。"

②《广东中药》Ⅱ:"苦楝树叶,研末外敷。治跌打肿痛,止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洗,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疝气,杀蛔虫:苦楝树叶与果实,煎汁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疟疾:苦楝树叶和巫婆子叶晒干,各三钱。清水煎服,不拘时。孕妇忌用。(《岭南草药志》)

③治皮肤瘙痒或湿疹(包括头皮瘙痒):鲜苦楝叶心(枝尖鲜嫩叶)一握,清水煎汤洗患处。(《泉州本草》)

④治肿毒:苦楝树叶,乌桕树蕊,二味酌量,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⑤治蜈蚣、蜂伤:楝树枝叶汁涂。(《简便单方》)

临床应用治疗化脓性皮肤病:取苦楝树叶洗净切碎,每1市斤加水3000毫升,煎沸40~60分钟,冷却过滤,装入消毒玻瓶中备用。每1000毫升溶液内加入10%石炭酸溶液5毫升防腐。用法:先用苦楝叶溶液洗涤创口表面脓痂,然后用消毒纱布浸透药液作创面湿敷,每3~5小时在纱布上加滴该药液以保持湿润。如创面广泛或患部不易湿敷时,可每日用该药液洗涤创面3次。一般用药后第1日即见创面干燥,红晕消退,瘙痒显着减轻;续治2~4天后即结痂落屑。共治疗脓疱疮、湿疹样皮炎、慢性湿疹等疾患34例,痊愈25例。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桂皮紫萁

    药材名称桂皮紫萁拼音Guì Pí Zǐ Qí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别名牛毛广东、紫萁、贯众出处始载于《长白山植物药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茎。拉丁植物动

  • 伏龙肝

    《全国中草药汇编》:伏龙肝药材名称伏龙肝拼音Fú Lónɡ Gān别名灶心土来源为久经草或木柴熏烧的灶心土。性状为不规则的团块,大小不一。全体红褐色,表面有削砍的刀痕。质较硬,断面

  • 笔管榕

    药材名称笔管榕拼音Bǐ Guǎn Rónɡ别名笔管树、漆娘舅、鸟榕、雀榕来源桑科笔管榕Ficus wightiana Wall.,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

  • 张公鱼

    《中药大辞典》:张公鱼药材名称张公鱼拼音Zhānɡ Gōnɡ Yú别名七星鱼(薛德焴《系统动物学》),花财鱼(《中国动物图谱·鱼类》),花鯹鱼(《陆川本草》)。出处《陆川木草》来源

  • 山甘草

    《中药大辞典》:山甘草药材名称山甘草拼音Shān Gān Cǎo别名野白纸扇(《广州植物志》),白蝴蝶(《闽南民间草药》),白茶(《泉州本草》),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黄颔蛇骨

    《中药大辞典》:黄颔蛇骨药材名称黄颔蛇骨拼音Huánɡ Hàn Shé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骨。功能主治《纲目》:"治久疟,劳疟。炙,入丸

  • 亮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亮菌药材名称亮菌拼音Liànɡ Jūn别名假蜜环菌、假蜜环蕈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亮菌Clitocybe tabescens (Scop. ex Fr.)Bres

  • 上天梯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天梯药材名称上天梯别名王孙、轮叶王孙来源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北重楼Paris obovata Ledeb.[P. verticillata Rieb.],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

  • 倒心叶桃叶珊瑚

    药材名称倒心叶桃叶珊瑚拼音Dǎo Xīn Yè Táo Yè Shān Hú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倒心叶珊瑚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ucuba obcordata(Rehd.)Fu采收和储藏

  • 扭子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扭子菜药材名称扭子菜拼音Niǔ Zǐ Cài来源桔梗科扭子菜Heterocodon brevipes (Hemsl.)Hand.-Mazz. et Nannf.,以全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