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胡萝卜子

胡萝卜子

《中药大辞典》:胡萝卜子

药材名称胡萝卜子

拼音Hú Luó Bo Zǐ

出处《纲目》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果实。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全草拨起或摘取果枝,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种子含挥发油达1.6%。其中含有α-蒎烯、l-柠檬烯、1,8-桉叶素、牻牛儿醇、乙酸牻牛儿酯、香草醇、柠檬醛、石竹烯、胡萝卜次醇、胡萝卜醇、对-聚伞花素、细辛醚、甜没药烯等。种子中尚含黄酮类脂肪油。脂肪油中有洋芫荽子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的甘油酯、胡萝卜甾醇等。

药理作用种子中提出的总黄酮Daucarin具有解痉作用,与罂粟碱、凯林相似,扩张冠状血管,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之冠脉机能不足的患者。

功能主治①《纲目》:"治久痢。"

②《本草撮要》:"治痰喘,并治时痢(锅底灰内煨之,去外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胡萝卜子

药材名称胡萝卜子

拼音Hú Luó Bo Zǐ

英文名Carrot Fruit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ucus carota L.var. sati-ua Hoffm.

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全草拔起或摘取果核,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二年生草本,高达120cm。根肉质,长圆锥形,粗肥,呈橙红色或黄色。茎单生,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先端尖锐,有小尖头;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或细长。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10-55cm,有糙硬毛;总苞片多数,呈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伞辐多数,结果期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不分裂或2-3裂;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花柄不等长。果实圆卵形,棱上有白色刺毛。花期5-7月。

药理作用种子中提出的总黄酮Daucarin具有解痉作用,与罂粟碱、凯林相似,扩张冠状血管,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之冠脉机能不足的患者。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燥湿散寒;利水杀虫。主久痢;久泻;虫积;水种;宫冷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9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1.《纲目》:治久痢。

2.《本草撮要》:治痰喘,并治时痢(锅底灰内煨之,去外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茶药根

    《中药大辞典》:大茶药根药材名称大茶药根拼音Dà Chá Yào Gēn别名胡满蔃(《岭南采药录》),大茶根(《广西药植图志》),断肠草根、猪人参(《矿西中药志》)。出处

  • 山豆花

    药材名称山豆花拼音Shān Dòu Huā别名毛胡枝子、白胡枝子、白土子、白萩、小雪人参来源豆科山豆花Lespedeza tomentosa (Thunb.)Sie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

  • 多足蕨

    药材名称多足蕨拼音Duō Zú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多足蕨和东北多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dium vulgare L.;Polypodium virginianum

  • 兔骨

    《中药大辞典》:兔骨药材名称兔骨拼音Tù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骨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性味①《药性论》:"味甘。"

  • 绵毛马兜铃

    药材名称绵毛马兜铃拼音Mián Máo Mǎ Dōu Línɡ英文名Wooly Dutchmanspipe Herb别名寻骨风、黄木香、毛香、猴耳草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

  • 鹿肉

    《中药大辞典》:鹿肉药材名称鹿肉拼音Lù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化学成分含水分75.76%,粗蛋白质19.77%,粗脂肪1.92%,灰分1.13%。性味

  • 臭梧桐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梧桐药材名称臭梧桐拼音Chòu Wú Tónɡ别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叶、后庭花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

  • 牛藤

    药材名称牛藤拼音Niú Ténɡ别名野木瓜、七姐妹藤、六叶野木瓜、石月、郁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那藤或尾叶那藤的茎和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auntonia hexaphylla(Thu

  • 赤翅蜂

    药材名称赤翅蜂拼音Chì Chì Fēnɡ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蜂科昆虫赤翅蜂的全虫。原形态体形较大,长约3厘米,展翅时阔约5厘米。赤色,有黑褐色及黄褐色的斑纹。头大,色黑,呈三

  • 赤扬

    药材名称赤扬别名水拨树、水瓜树、水冬果来源桦木科赤扬Alnus japonica Sieb. et Zucc.,以嫩枝、叶、树皮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降火。鼻血不止:1两,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