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药用小阴地蕨

药用小阴地蕨

药材名称药用小阴地蕨

拼音Yào Yònɡ Xiǎo Yīn Dì Jué

别名蕨萁细辛

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药用阴地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epteridium officinale(Ching)Ching et H.S.Kung[Botrychium officinale Ch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30-40cm。有短而直立的根茎。根肉质,分枝。总柄长2-3cm,基部有鞘状苞片,芽不外露。营养叶具长柄,长10-20cm;叶片纸质,宽三角形,长10-12cm,宽12-14cm,三回羽状分裂;羽片4-6对,互生,第1对羽片最大,卵形或三角形,长5-8cm,宽5-6cm,二回羽状;二回羽片3-5对,卵形至狭卵形,基部下侧1片最大,一回羽状;三回羽片椭圆形或宽卵形,近全缘或波状,无柄,有时浅裂,第2对及以上羽片渐缩小。孢子叶长30-34cm,柄长25-30cm。孢子囊穗长8-12cm,呈松散圆锥形;孢子囊圆形,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100m的竹林或灌丛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南川、天全、丹巴等地,为四川特有种。

性味微苦;微寒

功能主治解毒;散结;清热止咳。主疮痈肿毒;瘰疬结核;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皮

    《中药大辞典》:麻皮药材名称麻皮拼音Má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茎皮部的纤维。性味《本草汇言》:"入手阳明、足太阴经。"功能主治去瘀,利水。治跌扑损

  • 榧子

    《中国药典》:榧子药材名称榧子拼音Fěi Zǐ英文名SEMEN TORREYAE别名香榧、榧树、玉榧、野杉、柀子来源本品为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

  • 分心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分心木药材名称分心木拼音Fēn Xīn Mù别名核桃种隔来源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的木质隔膜。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补肾涩精。用于肾虚遗

  • 白犁头草

    药材名称白犁头草来源堇菜科白犁头草Viola alata Burgs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辛、酸,寒。功能主治解热,拔毒,散瘀。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跌打肿痛:用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

  • 刺竹笋

    《中药大辞典》:刺竹笋药材名称刺竹笋拼音Cì Zhú Sǔn别名芳竹笋(《岭南采药录》)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原形态箣竹(赞宁《笋谱》),又名:竻竹、答黎竹、樆竹、

  • 臭藿香

    药材名称臭藿香别名鸡冠香薷、相思草、瞌睡草来源唇形科臭藿香Elsholtzia cristata Will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辛,微凉。功能主治祛风热,散寒湿,止呕吐。主治黄疸,淋病,

  • 西藏凤仙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藏凤仙花药材名称西藏凤仙花来源凤仙花科西藏凤仙花Impatiens arguta Hook. f. et Thoms.,以花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甘,温。功能主治通经活血,利尿

  • 鸭嘴花

    药材名称鸭嘴花拼音Yā Zuǐ Huā别名大驳骨、大驳骨消、牛舌兰、龙头草、大叶驳骨兰、大接骨来源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多鲜用或洗净晒

  • 臭梧桐花

    《中药大辞典》:臭梧桐花药材名称臭梧桐花拼音Chòu Wú Tónɡ Huā别名龙船花(《泉州本草》)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花。功能主治治头风,痢疾,

  • 芸香

    药材名称芸香拼音Yún Xiānɡ别名臭草来源芸香科芸香属植物芸香Ruta graveolens 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阴干或鲜用。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