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双黄连口服液

双黄连口服液

药方名称双黄连口服液

处方金银花375g黄芩375g连翘750g

性状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三味,黄芩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7.0,挥尽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半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蜜度为1.20~1.25(70~80℃测),冷至40℃时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蔗糖300g,搅拌使溶解,再加入香精适量并调节PH值至7.0,加水制成10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避光,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二姜圆

    药方名称二姜圆处方干姜(炮)、良姜(去芦头),各等分。炮制上件为细末,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并皆治之。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至

  • 济生汤

    药方名称济生汤处方熟地5钱,玄参5钱,麦冬3钱,山茱萸1钱,山药3钱,茯苓2钱,白芍3钱,柴胡5分,神曲3分,竹茹1丸。功能主治冬月伤寒,至5-6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呕吐,或渴或不渴,或烦或不烦。

  • 瓜皮散

    《伤科补要》卷三:瓜皮散药方名称瓜皮散处方冬瓜皮、牛皮胶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伤后发汗。主用法用量酒调服。摘录《伤科补要》卷三《不知医必要》卷四:瓜皮散药方名称瓜皮散处方冬瓜皮(焙)。制法上为

  • 加味千金内托散

    药方名称加味千金内托散处方黄耆(盐水炒)、人参、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白芷、防风、川朴(姜炒)、桔梗、官桂、瓜蒌仁(去壳)、金银花、甘草节。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发散外邪,流行气血,排脓止痛,

  • 玄及膏

    药方名称玄及膏处方北五味子500克(水浸一宿,去核)白蜜1500毫升制法将五味子放入砂锅,加河水煎之取汁,又将滓再煎,以无味为度,入蜜,微火熬成膏。功能主治收敛固摄。治喘嗽,梦遗精滑。用法用量空腹时用

  • 三才丸

    药方名称三才丸别名三才丹(《症因脉治》卷二)。处方人参天门冬(去心)熟干地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治气阴两虚之咳嗽。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或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用7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

  • 黄耆必安丹

    药方名称黄耆必安丹处方没药2两,全蝎2两(酒浸,焙干),羌活2两,虎骨2两(酥炙),独活2两,防风2两(去芦),川芎2两,当归2两,薏苡仁2两,半夏(姜制)2两,川乌头1两(炮,去皮尖),天麻1两,枳

  • 麦门冬五膈下气丸

    药方名称麦门冬五膈下气丸别名含化麦门冬丸、麦门冬丸、五膈下气丸处方麦门冬10分(去心),椒4分(汗),远志皮6分,附子(炮)6分,细辛6分,甘草10分(炙),干姜5分,桂心5分,人参5分,百部5分,白

  • 蒲黄汤

    药方名称蒲黄汤别名蒲黄散(《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处方赤茯苓木通车前子 桑白皮(炒)荆芥灯心赤芍药甘草(微炒)蒲黄(生)滑石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清心肾,利小便。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用法用量

  • 加味参术附姜汤

    药方名称加味参术附姜汤处方人参5钱,白术5钱,肉豆蔻1枚,附子3分,干姜1钱。功能主治冬月伤寒,至10日,太阴脾土受邪,恶寒呕吐。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