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启脾丸

启脾丸

《中国药典》:启脾丸

药方名称启脾丸

处方人参100g白术(炒)100g茯苓100g甘草50g陈皮50g山药100g莲子(炒)100g山楂(炒)50g 六神曲(炒)80g麦芽(炒)50g泽泻50g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百一选方》卷二:启脾丸

药方名称启脾丸

处方人参白术青皮(汤洗,去瓤)神曲(炒)麦芽(炒)陈皮(汤洗,去瓤)厚朴(去粗皮,锉,姜制一宿,炒)缩砂仁干姜(炮)各30克甘草(炒)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气不升降,中满痞塞,心腹膨胀,肠鸣泄泻,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细嚼,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百一选方》卷二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一引《经验良方》:启脾丸

药方名称启脾丸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土炒)白茯苓(去皮)干山药莲肉各30克山楂(蒸,去核)甘草(蜜炙)陈皮泽泻各15克

制法上各为细末,荷叶煮汤,以炊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和中。治小儿伤食,呕吐泄泻,腹胀腹痛,小儿疳积,面黄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70~90丸,食后用米饮送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一引《经验良方》

猜你喜欢

  • 和中理脾汤

    药方名称和中理脾汤处方当归2钱,熟地(姜汁炒)2钱,白芍(酒炒)1钱半,川芎1钱,陈皮1钱,甘草1钱,黄芩1钱,半夏(姜炒)1钱半,白术2钱,杜仲(盐炒)2钱,茯苓1钱半。功能主治和中理脾,防胎下堕。

  • 艾烟丸

    药方名称艾烟丸处方黄连(去须)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14粒,胆矾(研)半豆许,铅丹(研)半两,腻粉1分。制法上药再同研匀,入粟米粥和,以艾烟熏之,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赤目。用法用

  • 加味解酲汤

    药方名称加味解酲汤处方葛根3钱,茯苓2钱,木香5分,砂仁1钱,人参1钱,白术(生)1钱5分,陈皮1钱5分,神曲(炒)1钱5分,猪苓1钱5分,泽泻1钱5分(一方有枳椇子)。功能主治疏利湿热。主平素好饮,

  • 羚羊散血饮

    药方名称羚羊散血饮处方羚羊角0.3g,酒黄芩12g,青黛0.3g,赤芍9g,牡丹皮9g,茜草9g,小蓟12g。功能主治清肝解郁,凉血活血。主云雾移睛,证属气郁化火,迫血妄行,发病急骤,见影色红,头痛目

  • 鳖甲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鳖甲汤药方名称鳖甲汤处方鳖甲(去裙襕,酣炙黄)京三棱(锉)大腹(锉)芍药各30克当归(切,焙)柴胡(去苗)生干地黄(焙)各45克 桂(去粗皮)生姜(切片,炒)各7.5克制法上九味

  • 良姜丸

    《鸡峰》卷十八:良姜丸药方名称良姜丸处方高良姜1两,干姜1两,桂半两,黄橘皮半两。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中寒痰唾。用法用量每服30-10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摘录《鸡峰》卷十

  • 二萸散

    药方名称二萸散处方吴萸1钱,山萸1钱,川楝子1钱,白蒺藜9分,海藻8分,延胡索8分,桔梗8分,青皮8分,小茴7分,五味7分,茯苓5分。功能主治茄病。用法用量有儿胞下后,名曰茄病。摘录《妇科玉尺》卷三

  • 椒丸

    药方名称椒丸处方乌头6分,椒6分,干姜4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功能主治卒心痛。久患常痛,不能饮食,头中疼重。冷邪郁痹,厚衣不暖,心腹痛。用法用量每服4丸,酒饮送下。不知,稍加之。摘录方出

  • 神效癣药

    药方名称神效癣药处方斑蝥15克百部60克槟榔土荆皮枫子肉白及川椒各30克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治顽癣。用法用量烧酒浸透。每日搽敷七八次。摘录《饲鹤亭集方》

  • 葛根丸

    《千金翼》卷十九:葛根丸药方名称葛根丸处方葛根3两,栝楼3两,铅丹2两,附子1两(去皮)。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消渴,日饮1石水者。用法用量《圣济总录》本方用法:每服二十丸,煎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