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感应圆

感应圆

药方名称感应圆

处方百草霜(用村庄家锅底上刮得者.细研)称二两,杏仁(拣净者.去双仁者.百四十个.去尖.汤浸一宿.去皮.别研极烂如膏),南木香(去芦头)二两半,丁香(新拣者)一两半,川干姜(炮制)一两,肉豆蔻(去粗皮.用滑皮仁子)二十个,巴豆七十个(去皮.心.膜.研细.出尽油如粉)。

炮制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三味外,馀四味捣为细末,与前三味同拌,研令细,用好蜡匮和,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

凡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于铫内熬,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蜡四两,同化作汁,就锅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和,用清油一两半,同煎煮热作汁,和匮药末成剂,分作小铤子,以油单纸裹,旋圆服饵。

功能主治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不能转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醉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并,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

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

又治妊娠伤冷,新产有伤,若久有积寒吃热药不效者。

又治久病形羸,荏苒岁月,渐致虚弱,面黄肌瘦,饮食或进或退,大便或秘或泄,不拘久新积冷,并悉治之。

又治小儿脾胃虚弱,累有伤滞,粪白臭,下痢水谷,每服五粒黍米大,干姜汤下,不拘时候。

前项疾证,连绵月日,用热药及取转并不成效者。

常服进饮食,消酒毒,令人不中酒。

用法用量旋圆如绿豆大,每服三、五粒,量虚实加减,温水吞下,不拘时候。大病不过三服,便见痊愈。

备注此药温无毒,并不燥热,不损胃气,亦不吐泻,止是磨化积聚,消逐温冷,疗饮食所伤,快三焦滞气。此高殿前家方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白灵丹

    《青囊秘传》:白灵丹药方名称白灵丹处方熟石膏1两,白蜡2钱,梅片3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收口。主用法用量掺之。摘录《青囊秘传》《经验方》卷上:白灵丹药方名称白灵丹处方川贝母。制法上为细末,弗使受潮。

  • 二母二陈汤

    药方名称二母二陈汤处方知母贝母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功能主治润燥化痰止咳。主外感燥痰,喘咳短气,时作时止,咯痰难出。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赤茯苓丸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赤茯苓丸药方名称赤茯苓丸处方赤茯苓12分,汉防己8两,芍药10分,槟榔仁12分,甘草8分(炙),郁李仁10分,枳实8分(炙),(春着大黄14分,

  • 鸡胆丸

    药方名称鸡胆丸处方鸡胆、黄连、大黄、槟榔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儿腹中有虫,喜食土器壁土,或马粪等。用法用量每服5分,白汤送下。摘录《续名家方选》

  • 白芷摩膏

    药方名称白芷摩膏处方白芷3分,甘草3分,乌头3分,薤白15枚,青竹皮如鸡子大1块。功能主治痈疽已溃。用法用量以猪脂1升合煎,候白芷黄,膏成绞去滓。涂疮四边。摘录《鬼遗》卷五

  • 掺疮口药

    药方名称掺疮口药处方乳香、没药、海螵蛸、赤石脂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定疼敛口。主诸疮。用法用量掺疮上。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王氏集验方》

  • 龙眼汤

    药方名称龙眼汤处方龙眼、丹参、人参、远志、麦冬、茯神、黄耆、甘草、升麻、柴胡。功能主治健忘,上虚下盛者。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 疥药一扫光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疥药一扫光药方名称疥药一扫光处方胡桃仁1两,大风子肉1两,水银(炙)1钱,红砒1钱5分。制法上捣成细泥,每丸2钱重。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干疥,浓泡疥,湿疥,刺痒难受。

  • 浮萍煎膏

    药方名称浮萍煎膏处方浮萍草1两,川升麻1两,黄柏1两,甘草1两(半生用)。制法上细锉,和匀,以猪脂1斤,同于银锅中以文火煎至半斤,滤去滓,膏成。功能主治口舌生疮,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半匙,含化咽津。

  • 麒麟竭膏

    药方名称麒麟竭膏处方麒鳞竭15克雄黄15克(细研)密陀僧15克(细研)雌黄7.5克(细研)乱发15克朱砂15克(细研)乳香30克(细研)黄耆30克白芍药30克 牡丹30克连翘30克丁香30克木香30克